清,光绪十四年的腊月。
(1889年初)
此时已至年关,大街小巷皆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中国人是讲传统的,老百姓们这一年忙下来,不就是为了这几天嘛。
那正是——糖瓜称几两,黄面烙几盘。
烧香供神马,叠锞化银钱。
奠酒辞了皂,拾掇置办年。
蒸糕用黄米,加枣助味甜。
发面蒸馍馍,多多揣几拳。
诸般供仰菜,少霎把集赶。
量上把粮食。
粜米好使钱。
花椒茴香有,就是少粉团。
海蛰麒麟菜,虾米大的甜。
香蕈与竹笋,木耳称几钱。
想着请门神,画子捎几联。
先买对子钱,丹红砂绿全。
花笺共黄表,锡箔不用言。
蜡烛称几斤,爆仗买两盘。
茂陵盅一块,碟子要花篮。
汤匙不要紧,壶要扎裹全。
硝黄砂捎点,好对花药玩。
将把新年过,衣服要周全。
嘱咐截紫绉,要把靴口沿。
首帕鸟缕好,膝裤宝石蓝。
带子红网纲,官粉四五钱。
梭布七八寸,铜扣买连环。
妮要坠子戴,小要核桃玩。
一阵胡吵闹,令人不耐烦。
好歹混混罢,哪的这些钱?纵有几千吊,也是买不全。
这中国人传统的春节,除了传说中要去杀一只叫“年兽”
的大怪物以外,基本都能概括在这童谣之中了(作者吐槽:哥我每年还看春晚呢……)。
就在这忙碌的时节,北京城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