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认真工作,在绝望中迎来希望当了父亲

层波潋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怀念我的公公最新章节!

    继续说我公公21岁当会计的事情吧。公公当年能够吃皇粮脱离农村,全家人为之高兴,只是苦了我婆婆继续独自在农村干活,没有丈夫经常陪伴。公公也是铆足干劲努力工作。因为工作单位离家很远,他一般隔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

    后来伯伯伯娘生了好几个孩子,公公的弟妹也陆续长大成人,可以参加农村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大家庭终于分家了,公公婆婆有了自己的小家。但大家庭一旦有困难,公公立刻会站出来支援。公公在分家后还用自己的工资供养了最小的弟弟读初中(比他小12岁的小老子),小弟那三年初中的学费和住宿费、伙食费都是他一人承担的。一如当年大保供他读三年初中包干一切费用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对大保这个姐姐报了一辈子恩,小老子对他这个哥哥报了一辈子的仇。

    公公在公安局干了几年后,又被组织安排进入民政局当会计多年。每到一个单位,在工作上都受到周围同事的好评。期间他还在老家山区一个麻风村当过多年会计。那个地方是其他人都不愿意去的,只有他愿意去,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安在哪里。何况他觉得走哪里工作都一样干活挣工资,比当农民幸福多了。

    公公和婆婆在1951年双双满18岁结婚后,也不知是公公读书和工作都离家远,不经常回家的原因,还是其他缘故,反正公公婆婆结婚多年,没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婆婆就是一直不怀孕。农村素来有“不孝为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加上伯伯伯娘在陆续生孩子,周边同龄人也在陆续生孩子。那时也没有计划生育观念和政策,农村家家至少五六个娃,这个客观环境对公公婆婆的压力很大。公公甚至带着婆婆去城里医院做过检查,检查结果是双方都没啥问题,好像只说婆婆的子宫有点后位。公公婆婆从18岁起到29岁止,前11年都没动静,就是怀不上娃娃。换作现代人也已经绝望了。公公是个善良的人,他当初当了公务员没有想过要抛弃在农村务农的文盲婆婆。现在一直没生出小孩,他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把责任推到婆婆头上。他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婆婆白头到老,如果实在生不出,就抱养一个娃养老。1961年公公28岁时,他等了10年已等绝望,自认自己将一生无后,开始着手考虑抱养娃娃的问题。那时大家正先后经历公社食堂化和三年饥荒时期,农村家家都穷得揭不开锅。婆婆当时被抽调到乡镇玻璃厂当工人负责吹玻璃(把融化的玻璃吹成各种形状),婆婆和公公每个月都有国家配置的保证饿不死的基本口粮粮票,后来玻璃厂垮了,婆婆又回到农村。但家里又没小孩拖累,又有公公工资作后盾,比普通农民日子好过一些。

    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加上亲情考虑,公公决定抱养他大哥(伯伯)的二儿子,时年6岁。伯伯伯娘家里当时已有三个男娃,吃饭的嘴太多,也乐意过继一个孩子给亲兄弟过好日子。公公和伯伯之间也没写什么纸质协议,直接把这个6岁侄儿领回家,带他到裁缝那里花钱给他打了一件新上衣加背带裤来穿上。小家伙穿上新衣服非常可爱,真的是“人要衣装,马靠鞍装”,公公看了也很喜欢。只是不知婆婆看了这个冒出来的儿子心情如何,她当年在世时我也没机会采访她。但这个儿子毕竟是从天而降,不是十月怀胎再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两代人之间不可能有深厚的感情。公公养了侄儿两个月又后悔了。他决定退货,把侄儿完璧归赵退回伯伯伯娘家。他这个做法当然有点小孩子气,好在都是亲兄弟,什么话都好说。公公退货后,心灰意冷,做好了当无后孤人的准备。然而公公婆婆29岁的时候,又天降好事,婆婆怀孕了!

    婆婆作为高龄产妇怀孕九个月一切顺利,没出任何意外,终于在1963年农历5月15日在医院里——不是在农村草席上,平安生下第一个儿子,就是先生的大哥。公公婆婆等待了12年,终于在30岁那年为人父母,有了自己的亲骨肉,逆转了可能要当无后孤人的命运。这件事给公公的震撼力之大,即使是用后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震撼力来形容,也逊色不少!

    公公后来一生中除了“蔡老干部“四个字经常不离口,还念念不忘说他30岁得的一个儿种。他到死都记得大儿子的生日,却记不得其余三个儿子的生日。仿佛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其余3个儿子都不存在一样。因为他当年等了那么久,等得好辛苦,在绝望中绝处逢生。第一次当父母的新奇感和激动感肯定强烈,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日期自然如刀刻般印在他的脑海里永不磨灭。他把第一个孩子当作稀世珍宝,谁知这个头一开,10年中陆续还生了其余三个儿子,后面娃多了就不稀奇了。

    公公第一次当父亲时,公公的父母已在前几年食堂化时期双双去世(直接原因是生病去世,间接原因是老年人长期挨饿导致免疫力低下而患病),家里没有老人帮着照顾小孩。婆婆娘家父母去世得更早,他们在婆婆18岁刚出嫁那年就先后去世(当时比婆婆小两岁的妹妹朱保保赶快出嫁,留下个弟弟孤儿一样胡乱长大)。公公当即要婆婆不下田干活挣工分,就在家里专职带三年娃再下田。当时农村没有实行家庭责任田承包制,而是吃大锅饭实行集体出工评工分制度,每年“大春““小春“收获季节社员凭各自挣的工分来分粮食,以及扣除社员应交给国家的各种税。由于婆婆精心带娃三年没下田挣工分,那三年不但分不到粮食,公公还要用他的工资找补给队上,填婆婆没干农活的窟窿。家里粮食都靠公公一人的工资买。但毕竟只有一个娃,还负担得起。何况公公看着这个嫡亲的骨肉爱不够,就是叫他割肉喂娃他也愿意。后来娃娃们一个个接着来,家里经济负担重了,公公再不敢叫婆婆不干农活专职带娃了,后面的娃就没老大带得精细。

    公公对第一个娃太爱了,对第一个娃的期望值也太高。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就注定了他和大哥之间相处矛盾隐患已悄悄出现,不易消除了。这也造成公公与大哥后来相处,一直存在小误会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