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赵家忙搬家

风初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种地南山下最新章节!

    第十一天,乌云散尽,阳光出现在天空,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和窝棚,站在阳光下,感受久别重逢的温暖。

    太阳出来了,可以回家了,而大部分人的家在空旷的田野,无房无屋,只有一片土地,残瓦断檐。

    大部分村民都结伴回去,希望能翻出点有用的东西,毕竟还要生活,还要种地,还要过冬。

    洪水过后,四周一片荒凉,原本已经快要成熟的稻子,大部分都倒伏在田地里。很多已经开始发黄发黑,过不了多久就会发霉或者出芽,这样的稻谷基本是收不上来了。即使收上来,也不能吃了!

    而没有倒伏的趁天晴,还能抢收一点,虽然不够温饱,总比颗粒无收强。

    镇上村民们陆陆续续开始返回村里,不管怎么样,地还是要种,人还是要活。

    赵大山和赵大娘回去了一趟,家里房子当天晚上虽然没被冲垮,这几天大雨却是实实在在塌了。

    从塌掉的屋子里,扒出一些能用的东西,赵大山陪着赵大娘又回来了。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还是回镇上租房子住着。家里田地租出去,赵大山和弟弟赵大川去码头做工,赵大娘带着小女儿的在镇上找点活,先挣点钱,然后再考虑去哪里建房。

    一般人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土地,但是赵大娘不一样,她对赵庄没有感情,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在哪里对她都一样,那么她就更想挑好一点的地方。

    还有一点,赵大娘不想说,她想趁此机会离赵家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远点,她觉得,这样的亲人,以后会成为两个儿子的拖累。

    回了南山镇,赵大娘在镇上寻摸两天,看中一栋小宅子,后屋三间,前屋三间,灶房二间,一个小院子。

    房东家里住后屋,前屋两间租出去,灶房可以在院角搭一间,不过需要自己搭,房东不管。租金一两五银子一年,一次付清。

    赵大娘很满意,主要价格在南山镇来说不贵。回来和黄奶奶一说,黄奶奶没觉得不妥,站在旁边的黄豆上了心,问了又问。

    第二天黄豆就和赵小雨跟着一起去看了房子,当然,黄梨习惯性跟着黄豆。

    小黑也想跟,被黄桃用一只脚挡住,它小小的身体跳了几次也没跳出来,只能呜咽地趴在门槛边看黄豆和黄梨手拉手走了。

    赵大娘看的环境还不行,就是房子有点偏,而且房东家人口也不少,就是房子不往外租,也不宽敞。明显就是想趁机混几个钱,也就全家挤挤,挪出两间房来。

    黄豆拉着赵大娘在镇上逛了一圈,回来赵大娘已经把房子定了下来,并不是当初看中的那套。

    晚上,赵大山和赵大川一起从码头回来。兄弟俩一个去码头扛活,一个在码头做点零工。每日能挣五十文左右,大山三十多文,大川固定十八文一天

    “今天,我和小雨还有黄家的两个丫头去看了房。”

    “怎么样,定下来了吗?”赵大川问。

    “定了,不过不是昨天看的那套,是豆豆给我推荐的,她说她天天和黄梨出去玩,觉得那套房子更合适。”

    “我去看了,确实比那套房子更好点,离码头就几步路。你们兄弟以后回来吃饭,上码头走几步就到了。就是价格稍微贵点,二两银子一年。”

    “不过,黄豆说,让我和小雨在家做点吃食去码头卖。说离的近,烧水也方便,拿东西也方便。卖的好,起码能维持我们娘四个生活。”

    “这样你们兄弟俩的工钱就可以省下来,我们家要建房,大山也要说媳妇了。”赵大娘只喝了一碗稀饭,就放下了碗。

    真的是稀饭,几乎能照出人影。家里虽然买了粮,可是赵大娘舍不得吃,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两个儿子都是是能吃长个子的时候。

    “先攒点钱把房子建起来,媳妇暂时就不说了,我们这样家庭谁愿意嫁,就是愿意,我也不能娶,不能让人家跟着吃这个苦。”

    赵大山说着,看他娘碗放下来,站起身,拿过碗,从锅底给娘捞了满满一碗稀饭。

    这一碗从锅底捞的稀饭,和赵大娘从上面特意舀的稀汤不一样,要稠实的多。

    赵大山把碗放在赵大娘面前,赵大娘觉得嗓子一哽:“大山,是娘没用,要是你爹还在……”

    “娘,想什么呢,赶紧吃饭,我和弟弟大了,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你和妹妹。以后不要什么都先让着我们,我们全家都要好好的。”

    赵大川一听也明白了,放下筷子心里发酸,娘一直这样,有什么吃的都省下来给他们兄妹三个。

    “是啊,娘,我们大了,你看我都能挣钱了,以后等我和哥哥发财了,让你天天吃肉天天吃大米白面馒头。”明显赵大川比赵大山嘴甜会说话,一番话说的,赵大娘差点泪目。

    一家人吃完晚饭,早早歇下,明天大山大川还要去码头。而她和小雨还要先把家搬过去,不能一直住黄家这里,他家一大家子还铺陈不开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山和赵大川走后,赵大娘和赵小雨把东西收拾好,准备上午就搬过去。

    东西确实也少,两个包裹,裹着几件衣服,一个大包里裹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薄被子。几件从赵庄老屋里扒拉出来的农具,切菜的刀,煮饭的锅,晚上撒尿用的马桶……

    黄豆和黄梨也过来凑热闹,一人帮忙拿了一个装衣服的包裹。一行人热热闹闹连说带笑,就走到了赵家新租的宅子。

    这栋宅子靠南山码头,一溜青砖乌瓦,一共十二家。房屋院墙相连,一家一个院子,只隔一道墙头,门口一条石板路,这样的一片房子在整个南山镇都算是首屈一指。

    原本是黄老汉当初的东家钱大富建的,给自己手下跑船人拖家带口住的,能住在这条街的,都是钱家多年得力的助手。

    那年出海,钱大富和两个兄弟死在了海上,黄老汉背着十二岁的小东家逃了回来,小东家吓得有点痴痴呆呆,钱家就败了大半。

    这片房子,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到两个,在这次事件中逝去的亲人。钱家又赔了一笔银钱,这些房子也就没收回来,都留给了船工们留下的孤儿寡母。

    赵家租的房子在这条巷子进去第二家,原本是一家姓李的人家住着,家里老爷子是给钱家掌舵的二师傅,老爷子死了,老婆子就带着二个儿子在这里生活。

    今年,两个儿子在府城开了铺子,买了房就思量着把住南山镇的老娘接去享福。这里房子却舍不得卖,毕竟是老爷子一条命换来的,就给租了出去。

    家里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家具东西都有,等于是拎包就可入住。赵小雨拉着黄豆的手,黄豆又拉着黄梨的手,三个人排成一排往码头走去。

    南山码头很热闹,河里都是大船,岸边是一片很开阔的沙石地,即使下雨也不泥泞。

    沙石地外围面对面建了两排高大宽敞的仓库,南面甲字号1号——20号仓。北面乙字号1号——20号仓。

    这四十个大仓库,现在南边甲字号仓库属于南山镇钱家,二十多年前,钱家在南山镇是首屈一指的富户,无人能比肩。

    乙字号后十间属于宋家,另外十间被其它姓氏分走了。

    刚建码头,钱家是当地的土财主,码头的土地就属于他家。钱大富的爹是个很精明的老头,码头还未开建,他就在码头附近建起了四十座高仓大库。

    虽然后面陆续有人建了一部分仓库,但都属于小打小闹。

    钱大富随大船出海,出了事,钱家元气大伤。钱大富的媳妇宋兰娘,只能拿出其中乙字号十个仓库卖给了当时娘家宋家,要知道这十个仓库,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多少人虎视眈眈。

    宋兰娘一心想着危难时刻,娘家能帮她孤儿寡母一把,结果宋家拿到十座南山码头乙字号仓库,并不满足,竟然又想把另外十个乙字号仓库,加上甲字号二十个仓库一起占为己有。

    人在最脆弱的时候,背后捅刀子的只能是最信赖的亲人。

    宋兰娘大怒,站在南山码头甲字号仓库前,一剪刀剪了长发,还亲于父母,从此钱宋两家断绝亲缘,永世不许通婚。

    最终,宋兰娘替钱家保住了甲字号二十个仓库,而乙字号另外十个却没保住,也没有被宋家得去,而是便宜了旁姓,只能说两败俱伤!

    站在码头,三个小丫头先看见赵大川,他在帮忙收货,都是一些小件,或者是细致的活。十三岁,还是一个小学生呢,就要开始养家糊口了。

    赵大川看见妹妹和黄豆,连忙走过来:“小雨,黄豆,东西搬好了吗?”

    “搬好了,二哥,你从这边过去,巷口第二家。”赵小雨指着青石巷说到。

    “好,你们去别处玩吧,这里人多,小心挤到碰到。”赵大川伸手摸了摸头,从兜里摸出二个铜钱递给赵小雨:“去吧,给黄豆和黄梨买点糖果。”

    “大川,快点过来,陪张老板去甲字五号仓点一下货。”远远有一个穿长衫的老者往这边喊道。

    “哎,来了。”赵大川一边答应,一边把两个铜钱塞小雨手里:“你们买了糖,赶紧回家去。”

    “知道啦。”小雨举起手里的钱:“豆豆,走,去找大哥去。”

    黄豆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走就走吧。赵小雨拉着黄豆往码头另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