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梨花白枣花黄最新章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看到莫言的《红高粱》,你就看到了当年李三剪的李家庄。
李家庄这里,也是三县交界处,当地人称之为“三泊洼”,人烟稀少,地势低洼,芦苇丛生,蒿草没顶,盗匪出没,官府鞭长莫及。就像当年闯关东一样,敢于在这个地方落户,那须具有非凡的气魄与胆量。
老乡张王赵李,姓什么的都有,皮肤黝黑、乡音朴实。他们唱一种悲凉又高亢的地方戏,叫做茂腔,就是莫言书中常说的“猫腔”。听“猫腔”这个名字,你大概就会知道,这地方戏会是怎样一种“味道”。
这片土地上,想象那时,整天可能就是暴力、霸占、征服、血痕与杀戮等等,拉起呱来,这些话语说的比较多。街道上两个人见了面,刚说上三五句话,就会有另一个人,“嗵嗵嗵”跑来,手指指着身后,惊恐地说:“那里又有一具死尸。”
当年我去李家庄,李有福老人就承认过,当时街面上肯定是乱得很,不屑说几辈子前的事,就是在建国前后,各个村子里,冬闲时节,还组织青年人,教场练武防土匪呢。
李三剪在走出李家庄之前,肯定是在父老浓厚的武功氛围里长大。后来,不知在哪里,遇到了“异侠”之后,武功大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开过镖局、当过护卫、干过捕快。
李三剪退休以后,本想回家乡安度晚年的,可是回来一看,街道还是那种街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房屋还是像以前一样,四面漏风潲雨。土地也没有什么变化,跟以前一样,种啥啥不长。邻村邓庄子的土匪,还是那样嚣张。父老生活还是那么个苦样。于是,他又一次决绝地出走了,背起布包袱,到“东山里去了”。
李家庄与李三剪,有着不是很长的交集。
要寻找李三剪,比起寻找杨子荣困难许多。
程经阔没有那个责任,去寻找李三剪。经阔寻找李三剪,只是因为李三剪在程家埠住过,与程旗的祖上程江有过交往。
按理说,李三剪与程江有过交往,也不关经阔的什么事情,可是,经阔作为有名望的人,是被大家看做程家埠的代言人的,程江的后人程旗,不太出息,办不了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情,自己再不去管一管,就没有人会去伸这个头了,这段历史,也就黯灭了。
那多可惜!程家埠有过这样的事件,而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有责任的、当过干部的自己,那是实在看不下去的事情。
“好狗护四邻,好汉护三村”。经阔决心发挥自己的余热,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这个有关程家埠的故事给挖掘一下,以俟后辈们面前,有个好的交代。
说不定后来之人,在某个关键节点上,跟自己今天的这番努力探索,沾了大光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下雨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自己本来也没有多少营生可干,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是吃饭睡觉喘气三件事情。再说,干这件事情,也不需要本钱,只需要耗费自己的一点精力。精力闲着也是闲着,那东西也不好攒起来,留到过几年再使用。
这是经阔的心里话,自己不好说出口来的。但是,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举一动,也瞒不过朝夕相处的老哥们的,谁的尾巴一翘,大家心里就知道他想往哪个方向飞!经阔的心思,大家还是心知肚明的。
经阔的工作,只是把有关李三剪的事情在大家的眼前说上那么一说,大家听了,记在心里,回头在某个场合,鹦鹉学舌一遍,就算是达到经阔的目的了,就是功德圆满了。只要有人听过,就会传播下去。
最近听说的,程经阔也亲身参入过的一出闹剧,也更加坚定了经阔讲述李三剪故事,发掘李三剪跟程江关系的决心。
这出闹剧就是,邻村的当家人,在试图争取,把《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说成是自己村子里的人。
程经阔作为程家埠原来的当家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老架子不倒,在周围村子里还算得上是个名人的。人家外村的那个当家人,就请了他去,帮忙整理材料,证明座山雕是他那个村子里走出去的人。
小面包车拉着经阔,穿越在乡间小路上,这个村那个村的,走了不少的村庄,请教了不少的乡贤。
那个村子里的当家人,记起年少时候,听大人们讲过一个故事,说是老辈子有个老人,闯过“崴子”,就是现在的海参崴。回家以后,远近的亲戚,闻名而来,只要是进家里来参见,都给钱。一摞一摞地给钱。
这个闯过“崴子”的人,能不能就跟座山雕有些什么联系呢?
那些天,程经阔做起了采访的工作。程经阔的身份特殊,既是采访者,又是被采访的对象。
程经阔搜肚刮肠地,尽心尽力地,努力工作着。
对于闯过“崴子”这位老人的调查,程经阔做得工作最多。因为经阔的年龄在那里摆着,他要比那个邻村的当家人岁数大五十岁。这五十年的时差,相对来说,就要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程家埠村子里的有关人员,尤其是车子铺里的人们,那些天给调动得团团转。经阔要求每人贡献出一段故事,关于闯过“崴子”那位老人的一段故事。这个要求,害得有几位,干脆就不敢到车子铺来了,不敢露头了,因为,完不成任务。最典型的就是程旗,程旗啥也不知道,从来就没有人跟自己提起过,有人闯过“崴子”,如何如何。
与程旗相反,也有人兴奋异常,提供了不止一个关于闯“崴子”老人的故事。但是,经不起推敲,故事往往是张冠李戴,东扯西拉,有些情节,其实是刚过去几年才发生的,大家还都记忆犹新呢,怎么能糊弄过经阔去?这个人就是小烧包程效圣。通过这件事情,大家对程效圣的看法更不好了。“老不打诳语”,这么个年纪了,还这么不着调。其实,程效圣是老糊涂了,脑子里故事多了,记不那么清爽了,故事的情节、时间,弄混了也是情有可原的。倒是经阔挺大度,不去追究程效圣的责任。其他人不行,其他人揪住这一点不放,说:“还不如人家程旗呢,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在躲不过去,俺不到车子铺里面来了还不成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