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战捻子

崇禧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梨花白枣花黄最新章节!

    七八面红旗到了眼前了,谢悟也数到“三”了,看看身边的自卫队员们,一个个都在原地哆嗦,根本站不起来。把个谢悟气得,恨恨地朝着身边的一个屁股踢了一脚,自己挥舞大刀冲了上去。

    原来,捻子军里面,除了骑马的是长官以外,打旗的地位也很高,都是身经百战的,从南方一直打到北方来的,老兵油子了。身后的几个士兵,显然是刚刚聚拢来的,头上的头巾也还没有来得及混上一条,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手里的武器,大部分是柳木棍子,只有三五个人的手里有大砍刀。

    谢悟冲上前去以后,当场就把一个手拿柳木棍子的人砍下了头颅。捻子军其他人一看,开始是一愣,想不到这里还有人埋伏,看到一个兄弟被砍头了,其他人立马围拢上来,把谢悟围在当间,混战了起来。

    “打仗父子兵”。这话一点不假。谢光业把乡亲们送进山洞以后,迟迟不见父亲和自卫队员们的身影,心中放心不下,不时地钻出山洞,朝山下的村子里观看。这时候,隐隐看到村西头红旗飘摇,杀声阵阵,知道捻子军已经来了,村西头的大道口,就是战场。赶紧提上大刀,冲下山来,穿过村子,向村西大道口奔去。

    谢光业奔到大道旁的水沟边,看到几个自卫队员,都在那里双手抱头,翘着屁股,瑟瑟发抖。父亲在和捻子军搏斗,这些人弓着身子趴在地上,只管浑身嘚瑟,谢光业很生气,厉声招呼:““卖命的时候到了,赶紧往前冲!”谁听他的,只是看见自卫队员们抖得更厉害了。谢光业朝着按照街坊辈分该叫二大爷的“拴住”的屁股上,一脚踢去。结果,二大爷拴住,原先像是个趴着的屎壳郎,现在像是个翻过来的屎壳郎,还是那么蜷曲着,嘚瑟着。谢光业一看,不能指望他们了,把身上的棉袄一脱,光着膀子就冲上前去。

    父亲谢悟,这时候又砍倒了一个捻子军,见到儿子来了,谢悟倍长精神,越杀越勇。

    不曾想到,捻子军的大红旗,其实也是一种武器,挥旗的旗手,时不时地试图用旗包裹谢悟和谢光业父子。谢悟有所醒悟,赶紧一边挥舞大刀招架一边提醒儿子:“别让旗靠身。”

    父子俩厮杀了多久?不知道,只是越来越是没力气了。捻子军也一样,都是那么有气无力,轻飘飘的左砍一刀右砍一刀,看样式刀砍到身上,也伤不到骨肉,只是划破了衣服。

    父子俩浑身满脸都是血迹,在砍死了四五个捻子军以后,最后到底是吃了旗子的亏,七八面红旗把父子俩包围住了,红红的颜色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红旗舞动带起泥土灰尘呛得人喘不动气,渐渐地,父子俩力气用尽,被捻子军的红旗包裹了起来,活活地用大砍刀的刀尖戳死了。

    杀死了谢悟和谢光业父子俩,捻子军也是筋疲力尽,一个个瘫坐在地上,张嘴大口喘气。

    这八九个捻子军,都是精锐,被杀死的,都是草包,那是路上掳掠来的穷人,基本上吃不上饭,所以饿得皮包骨,力气也没有,最终被谢悟父子给杀掉了。

    喘足了气,为头的那个骑在马上的,就说,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来了,就得搞到点什么才好。

    这些话语,趴在沟里的自卫队员们听得清清楚楚,还听得出来,这些是南方人的口音。可是,自卫队员们还是趴在那里,恐怕裤子都尿湿了吧。

    骑马的那个领头的,领着那七八个扛旗的,向村子里走去。路过水沟边的时候,骑马的远远地看到了那几个自卫队员们,停下来瞅了瞅,不见动静,以为是死人,继续走了。

    村子里没有什么好抢的,能拿的、能带得动的东西,人家都带走了。从街西头走到街东头,不见一个人影,这几个捻子军很丧气。往东看是一片大山,往南一看,看到有两个人影,于是就朝着东南方向的那两个人影追上去了。

    这两个人,就是她们姑嫂两人。

    谢悟的妹妹和儿媳妇,在村西头被谢悟连比划带吆喝,掉头又往村东跑的时候,往山上跑的村里人早已经跑光了,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东南方向上倒有一条路,那是她俩曾经走过的,这条路通往自己东南坡的一块地,地名就叫做“杨家湾”。每到夏收秋种,地里活儿忙的时候,她俩给在那块地里干活的爷们儿送过饭。而今情急之中,只好朝着那里跑去。

    捻子军发现了她俩,追上来只是时间问题。

    姑嫂两人回头也看到了扛着红旗的捻子军,心中更急,脚步更乱,王氏的怀中还抱着个孩子,跑走起来自然更是跌跌撞撞,磕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跑。跑着跑着,就没有力气头了,跌坐在路边,姑嫂俩人抱头痛哭,眼睁睁只好任凭捻子军追上来了。

    这时候,从东北方向的麦地里,跑来了一批枣红马,马上伏着一个人,很快就来到了眼前。来人不由分说,扶姑嫂俩人上马,然后自己纵身一跃,跳上马的屁股,可是,那马显然承受不起重负,后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回头看看,捻子军越来越近了,顾不得许多,王氏把孩子递给来人,又把来人推上马去,朝着马的屁股一掌拍去,那马托着来人和孩子走了。

    姑嫂俩人继续朝前跑去,身后的捻子军喘气的声音几乎都听得见了,看到前面的水湾里,有一个冰窟窿,姑嫂俩二话不说,先是王氏,后是大姑子,一头钻了进去。

    那是死定了的。这叫“顶了盖垫”,人只要是钻进了冰面以下,伸头也伸不出来的,就像是头顶着硬硬的一大片农村用来盛放食物的“盖垫”。厚厚的冰面,本来是投不得水的,偏偏村里的人家,冬闲时节编制“盖垫”,需要泡胡秸,不久前刚刚砸开的冰面,就留下了那个冰窟窿,就是这个冰窟窿,成全了姑嫂俩人的贞洁。

    捻子军肃清以后,官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表彰总结。姑嫂俩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贞洁刚烈的品质赢得了朝廷的隆重表彰,在她俩投水的地方,树立了一块大理石碑,碑文的题目就叫“姑嫂碑”,碑文详细记述了姑嫂二人面对捻子军,宁折不弯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