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吃饭问题

宝逐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奋斗李唐最新章节!

    粮食的问题,朝廷现在可以稍稍放下心来。但是百姓的食物不只是主食,还有蔬菜和肉食、水果等。

    即使是主食,在李唐王朝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上,也有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的问题。北方大部分还是以面食、高粱和小米为主,南方则大部分以稻米为主。

    所以现在稻谷的高产,只是解决了一部分的粮食问题,这也是朝廷谨慎乐观的原因。而现在的解决办法,就是朝廷鼓励北方的百姓也多吃白米饭。

    朝廷的主要做法就是,鼓励创新推广更多的新菜品,配合米饭的菜品。让百姓慢慢改变或者接受一定程度的以白米饭作为自己的主食,这一点取得非常好效果的,还是原来以高粱米或者小米为主食的百姓,毕竟白米饭的口感还是比这两个更好一些。

    改变百姓饮食习惯的还有个更大的贡献方面,就是肉食等高蛋白食物。肉、蛋、奶经常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现在李唐百姓中生活质量比较高的这部分人,平时饮食基本三餐都有肉、蛋、奶。

    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朝廷大规模的从北方草原进口了大量的活牛、活羊。使得现在李唐百姓所有人家都养了各种牲畜家禽,鸡、鸭、鹅、猪、羊、牛、马七样齐全的人家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养三样的都是最少的,而很多养的样数虽然很少的,但是每样都养了很多,这样也能卖出去贴补家用。

    所以现在牛奶、羊奶以及各种禽蛋的供应,百姓们基本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或者在本村交换解决满足需求。

    而肉类的供应也是非常充足的,前期还是主要以猪肉、鸡鸭鹅等家禽肉和水产鱼类为主。毕竟牛羊一开始的量是非常少的,并且大部分人家的牛羊开始时都是朝廷赊给他们的,过后是要慢慢还钱的。

    所以头几年百姓都不舍得把家里的牛羊杀来吃肉,但是这个情况三年后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牛羊肉的供应充足是三年之后才开始有些好转的,现在已经没有管控了,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喜欢的肉食。

    而肉食的供应,在以前都是只有冬季是最充足的,可以经常吃到,毕竟夏天的时候肉质的保存还是个问题。但是朝廷收集了很多地方腌制腊肉的方法,最后总结改进出了四个方子,供给所有有需求的百姓选择制作。

    还有个更大的贡献则是技术的进步发明,人工制冰的发明,使得人们保鲜食物变得非常容易了。这个技术带来的一个新产品就是冰箱的出现,现在很多人家都有了自己的冰箱,土制的冰箱,因为人工制冰的原料非常容易获得,硝石就是人工制冰的原料,而制冰方法朝廷已经对所有百姓进行了推广。

    而人工制冰也被商人发现了新商机,所以现在李唐王朝出现了一种有特殊功能的货车。制冷货车,也就是李承乾前世非常常见的冷链运输车的简易版。

    这些商人把这种车辆用来运输水果,这样百姓就可以吃到其他遥远地域所特产的各种水果。而针对水果运输对保质的需求,孙思邈又有个重大的贡献,他发明了四个草药配方,把这些草药和一些特定的水果或者蔬菜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大大提高了水果和蔬菜的保存期。

    所以现在李唐百姓,不管你生活在哪里,最少都能吃到方圆五百里左右地域的水果和蔬菜,极大的丰富了百姓的饮食选择,也提高了膳食结构的科学性。

    而朝廷修建的新马路也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虽然现在所有规划的道路还没有修完。但是一些主要的道路,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得这些货物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在缩短。

    新的更高质量的马路建设,还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沿海的很多海产被运输到了内陆。现在在长安城吃到海鲜已经不只是贵族的特权了,专门制作海鲜的酒楼都新开了不只三五家。

    而海鲜的推广被人们所接受,除了好吃这个原因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孙思邈等医生大夫的建议。因为他们总结分析很多地域病例,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沿海的百姓,得大脖子病的人,比例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他们还没有研究清楚造成这个现象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是现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原因可以以后再慢慢研究,先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认识,推广开来总是没有坏处的。

    而李承乾是明白原因的,大脖子病最主要的就是缺碘元素。而海产品是富含碘元素的,这也是他极力推广海盐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了孙思邈等人从医学角度的观察认识,更是帮了李承乾和朝廷的大忙。

    因为前期海盐的生产技术等原因,造成海盐价格比矿盐贵一些,百姓都不是很接受。而有了孙思邈等人从医学的角度来推广,立马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毕竟孙思邈在百姓心里不会为了钱或者其他目的来推广这些东西。

    所以现在的李唐百姓人家,最少都有两种食盐,矿盐和海盐。家庭条件好的,已经全部使用海盐了,甚至海鲜都变成了家里餐桌上的常客。

    而经过不间断的医学调研,海盐和海鲜的推广之后,每年李唐王朝内陆省份的百姓,大脖子病的病人发病数有了指数级的下降。这更坚定了孙思邈等人的判断,已经有一个医学科研小组在做这方面的原理研究。

    海产品不只是给人们补充了碘和蛋白质,更多的还有各种氨基酸的补充。

    至于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则是蔬菜水果的功劳,这方面的改变还是孙思邈等医生大夫的贡献。除了现有水果和蔬菜保存期的延长提高,另一个就是他们一共总结出了二十多种不同地域的野菜,是百姓可以随时采摘食用的。

    为了提高安全性,朝廷在推广的时候,把他们提出的不同季节怎么选择,以及什么部位可以食用,或者有什么药用治什么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现在很多李唐百姓人家,都有这样的一本手册,教百姓制作腊味,辨识野菜等等知识。为了人们的使用方便,很多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

    类似这样的实用功能手册,朝廷出版了好几个不同需求的版本。有的是菜谱,有的是辨识野生动物,有的是辨识各种矿产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发展,但是除了肉食供应很有保障之外,毕竟可以从草原部落手里交换。其他的方面都还有些不足,按朝廷的计算,现在朝廷所有粮库装满粮食,也就只能应对一次全国范围的天灾导致的粮食绝产。

    时间一长,第二年就得限量供应了。而这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朝廷的理想状况是,连续******或者天灾导致粮食大面积绝产,也要保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填报肚子。

    这就需要更多的耕地和更多的粮食储备库来做保障。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也需要朝廷持续的投资才能保证。

    这五年的经验使得朝廷知道这方面是不能着急的,一块荒地开垦出来,要经过三年的精耕细作,才能变成熟地。这个时间是自然规律,是人力不可违的。

    而朝廷为此而必须付出的相应代价,也是巨大的,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

    粮食储备库的建设更不能一触而就,这不像建一个房子,要想保证粮食能安全储存三年时间,对粮食储备库的各项功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现在李唐王朝八成以上的粮食储备库,都是隋朝时留下来的。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取得的成就却是非常高的,李唐王朝可以说是站在了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前十年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还有战略粮食储备库等等其他的方面。留下的人才更是在李唐王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朝廷的高层,还有民间的很多高人,这样的人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

    魏徵、孙思邈、虞世南等等都是在隋朝时就已经功成名就了。

    现在老天爷给了李唐王朝足够的缓冲时间,所以李唐王朝可以慢慢的建设自己新规划的粮食储备库。新的粮库技术上和前朝比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建设进度也没有快多少。

    从三年前开始规划建设,现在第一个还没有建设完,这里有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朝廷同时开工的项目太多了。而总人力是有限的,现在所有的项目上都是急缺人力,可是百姓的基本生产又不能耽误,所以现在朝廷把所有大项目进行了排序,又把每个大项目进行细分成不同的小项目。

    现在所有小项目都有一个级别排序,红色的优先级是最高的。通过五年的发展,现在小项目只完成了四个红色级的,还有六个红色级的项目进度都完成了一半以上。

    至于剩下的黄色和绿色的很多项目还在排队中,黄色的已经全部开工了,而绿色的则只开工了一成。

    所以现在李唐王朝对人口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食物供应和质量上,朝廷现在是最重视的。只有百姓吃的饱、吃得好,才有更多的力气投入到建设中,也是最快缓解疲劳的办法。

    好在除了人力,在机械工具方面李唐王朝这五年中,进步还是比较大的。一些工程大机械的发明,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的不足,虽然这些机器还比较原始,但是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步的发明创造,后面的改进提高难度就小了很多。

    这方面各种小工具的出现,取得的进步是最大的。现在李唐王朝的所有工农业,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实用工具系统。朝廷下一步就是综合考量各种工具的工作范围,争取实现不同系统小工具更多的通用性,这样才能提高有限材料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