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穹经二第一章宇宙的中心在什么位置三

文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天穹经:一部分:最新章节!

    三节: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吗?

    古老的人类自从神的感悟那里得知了,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随着社会的进化和发展,烙印在人们大脑中的神,慢慢地掩盖不了他的不真实,甚至是虚伪的。作为宇宙中心的地球认识观点被后来的太阳成为宇宙的中心观点所取代!

    随着人们对宇宙观察范围更深一步的扩张,起先被认为的大地是宇宙中心的观点,原来地球只是一个叫做太阳系里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也已,以地球的质量和体积跟太阳的质量和体积相比之下,实在是小得太可怜了。于是作为宇宙中心的大地,也被比地球质量和体积大得多的的太阳所替代。

    太阳的直径是1,342,0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09倍,而地球的直径是6500千米,太阳的质量是1,989乘以10的30个方的数字千克,是地球的333400倍。

    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随之宇宙观察技术的很大提高,对宇宙的观测范围渐渐不断的扩大,人们所掌握的宇宙观测数据在发生逐渐的更深更广的改变,宇宙给V我们所展示的空间已经达到了一个以星系的宇宙结构组织——一个叫做银河系的天体较大结构在人们的观察视线中涌动。

    盛夏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罗棋布,满天繁星的天空布景时,能观看到遥远的上空成东西走向分布着一条银色的布带,这便是我们的古代的人们通常叫唤的天河,由于他的确像一条白色的河流横跨在天空布景上。

    其实这是包括地球,太阳在内的一个巨大的星系——即银河系。那似布带的银光涌动的天河,其实是由像太阳一样的无数颗恒星所形成的密集繁星景象而已。根据天文学家的初步计算,整个银河系将由两千多亿颗跟太阳一样的恒星而组成的一个天体巨大结构而非常较大的天体系统。

    地球与月亮,一种称之行星,另一种称之卫星,由这两种数量以上的天体所组成的而各自围绕着各自的共同质心运转,于是形成了天体的最基础的天体系统——即地月系。而太阳系,是以太阳拥有他的质量和足够的引力,作为主序星包括其他八大行星,众多的小行星,数目庞大的卫星和数量巨大的彗星以及尘埃气体等,围绕着他们的主序星而做有规律的运动,并形成了比“地月系”更大组织的天体系统。

    这种被称之以太阳巨大的质量和引力维持的天体系统的太阳系,在宇宙中或者在银河系里延伸了一光年的范围。

    1718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会一点一点地改变位置,于是认识到恒星原来是像太阳一样的天体。在宇宙中恒星占绝对的数量优势,也就是说,在宇宙里像太阳一样的星体是数不胜数。

    到了1784年,英国的赫歇尔发表了由众多天体分布成凸透镜状的银河系模型,从此并得出太阳只是银河系里众多星体中的一颗而已。作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面临修改的境地。

    到了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美国的哈勃测定了太阳系至仙女座星云的距离,发现他原来是位于我们银河系外边的另一个星系。于是人们认识到的银河系也只不过是宇宙中为数众多的星系之一而已。

    由此得知,我们既然抛弃了人类最古老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或者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力量的宇宙观,同样宇宙以银河系作为宇宙中心的静态宇宙观,也将面临着严峻考验。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对如何描绘静态宇宙作出了努力,但是多少在一种困惑中游走。但是对探讨和研究宇宙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估量的!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任何一物体都被另外物体所吸引,质量越大的物体,相互距离越近,则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从这点来想的话,相互吸引的物体它们会落到一块去的。这可以用一种叫做坍缩来表示,那么我们的这个宇宙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牛顿的无限静态宇宙,只是他的一种思想,也不决定他理论模型之下的宇宙观。

    爱因斯坦是现代宇宙学的奠基人,他在1917年根据狭义相对论所提出的宇宙模型,主张宇宙是一个体积有限没有边界的静态弯曲封闭体,克服了牛顿理论的无限宇宙所处的矛盾,是像一个自洽统一的动力学宇宙模型,给现代宇宙学开启了先端。

    牛顿困惑的静态宇宙,所描述的宇宙是一个空间无限而静态的宇宙,而爱因斯坦的动力学宇宙模型,是一个有限体积,可是又没有边界的静态弯曲封闭体的宇宙。

    牛顿的万有引力静态宇宙是空间无限,如果宇宙中物质会因万有引力而相互之间吸引着,将可能集结在一体,但是无限的宇宙时空概念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然而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在对于宇宙的有限还是无限之间的困惑而来了一个自洽统一的说法。

    可是在这里我们提出的“质能分合”宇宙模型,宇宙中的物质演化只有两种元素——质量和能量,一旦质量与能量发生作用,就诞生了物质这一概念。能量能从物质中彻底分离出来,由于能量所做的运动是直线运行,在他前进的方向上始终对物质进行推进作用,能量推动的物质质量愈小,那么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就愈快。

    关于这些,我们已经在《天穹经I》里面做了十分重要的阐明。

    在我们的“质能分合”宇宙模型中,所描绘的宇宙是有限的概念还是有限的概念,这就涉及到宇宙里能量与质量的相互作用力的各不同阶段来决定的:“质能分合”宇宙模型,有一个最小的宇宙,有一个最大的宇宙,还有一个由于能量从物质里完全分离出来后,整个宇宙会出现一种完全消失在无踪无影的宇宙之中,这只是从宇宙空间的问题上做出的描绘,也在时间上讲,随着质量和能量的交融,时间开启,随之质能进一步的交合,以至最后能量从物质中完全逃离出去以后,一个宇宙的质量与能量的物质演化结束,从而时间随之也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