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章:复杂的朝局

凌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大唐皇太子最新章节!

    满朝文武现在心里都清楚,长孙无忌和太子不是一伙人。

    如今长孙无忌突然上窜下跳的奉劝皇帝推行灵州之制,他背地里打的什么算盘,房玄龄心里也一清二楚。

    现如今李承乾势大,手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李世民对他也更加十分信任。

    说到这倒也是有趣。

    之前李承乾在长安一穷二百的时候,李世民可谓是提防有加。

    如今李承乾翅膀硬了,这父子二人反倒是愈发的父慈子孝了。

    这么一来,李承乾的那些好弟弟们,就真的只是弟弟了。

    别说对李承乾造成威胁了,他们现在连争的资格都没有。

    这就是实力的碾压。

    灵州势大,所以李承乾高枕无忧。

    而一旦反过来,等到朝廷将灵州可以压在脚下的时候,那李承乾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到时候想继位,更多的,还得看李世民的心意。

    如此一来,便大大拓展了操作空间。

    这便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这一手,一可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二可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

    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的确是难缠啊。

    房玄龄深深的看了眼跪地的老狐狸,当下也跪下道:“陛下,赵国公之言乃谋国之言,臣附议。”

    有了房玄龄带头,王硅等人也跪地道:“臣等附议。”

    一看这情况,秦琼李靖等武将,也纷纷跪道:“臣附议。”

    到这个时候,朝中重臣已跪其二,剩下的一部,便是年龄大一些的中立派了。

    这些人皆是出仕与隋,他们在朝中的地位不上不小,以秘书监虞世南为首。

    这位七十岁的老臣,看不透现在的情况,索性也直接跪地附议。

    他这一带头,中立派也立马附议。

    至此,能称得上是重臣的,全都跪地。

    底下的一些小官们,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不得不跟着跪地。

    看着跪倒了一大片,李世民激动的都红了眼。

    以往不论是军国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都是一部分人同意,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看戏。

    像今儿这般这么同心协力。

    自大唐立国以来,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皇帝激动的不能自已,连说三声好。

    奋而起身道:“诸位爱卿皆乃国之栋梁,朕心甚慰,既然诸卿都觉得灵州之制可行,那便推行天下。”

    “无忌,你挑选一批精干之士,前往灵州观政。”

    “诺,臣遵旨。”长孙无忌心里乐开了花。

    李世民接着激动道:“李靖秦琼程咬金,你三人也从军中挑选一批精兵,前往灵州受训。”

    一直想当个小透明的李靖心里一苦,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

    而反观秦琼和程咬金就开心激动多了。

    “李孝恭,你护送三位皇妹前往灵州成亲。”

    “臣遵旨。”李孝恭同样很是兴奋。

    自从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之后,他在朝中就越来越透明,如今能去灵州散散心,这也是好事一件。

    现在的李世民,终于理解了啥叫随心所欲一呼百应。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偏偏就有不开眼的跳了出来。

    “陛下,尚公主,按理应该是驸马主动前来长安,哪有公主千里迢迢赶去下嫁的,这与礼法不合,请陛下收回成命。”老夫子孔颖达劝谏道。

    对于孔颖达这种饱读经书之人,李世民以前是非常看重的。

    年少无知时,他认为饱读经书效仿先贤,便可安天下,便可成为一明君。

    所以那时,他在秦王府置十八学士,登基之后,对于孔颖达和李纲这些饱读经书的老先生,也非常的看重。

    但现在,皇帝陛下顿悟了。

    饱读经书就能当圣君?扯淡,

    博古通今就能安天下?放屁。

    李世民淡淡一笑道:“先生以后就在国子监老老实实教书吧,这朝堂之事,就不要瞎掺和了。”

    孔颖达方了。

    群臣傻眼了。

    这可是当世大儒啊。

    李世民以前可是恭敬的跟人家亲儿子一样。

    现在居然这么说话了……

    这还是那个礼贤下士,时不时便虚心求教的皇帝陛下吗?

    孔颖达认真的看了几眼李世民后,颤颤巍巍的退回了队列中。

    李世民看了看许多一脸落寞的老夫子,洒脱道:“诸卿可还有本要奏?”

    一般皇帝说这话,那就是准备散朝回去歇着了。

    王硅连忙给了御史中丞卢秉钧一个眼神。

    好哥们什么意思,卢秉钧秒懂,在李世民张嘴之前,立马站出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哦,卢卿可有何事?”

    “陛下,臣要弹劾应国公武士彟,此人在蜀中以权谋私,搞得蜀中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请陛下严惩。”

    “哦,卿家可有何证据?”李世民心中的兴奋劲立马压了下来。

    卢秉钧突然搞武士彟,让他拿捏不准这背后到底有没有隐情。

    毕竟让武士彟去蜀中的目的,是为了看着李泰的。

    李世民深思之时,卢秉钧自袖中掏出一奏折道:“陛下,此乃益州监察御史之奏报,请陛下御览。”

    这奏报里的武士彟,的确倒是有点小问题,但也没有卢秉钧说的这么严重啊。

    他在这个时候弹劾武士彟,到底是因为公心,还是因为有何私情呢?

    李世民不言语,静静地看着奏折。

    房玄龄看了一眼王硅,见他面色无虞,拿捏不准是不是李承乾所授意的。

    长孙无忌的心思也活跃了起来。

    皇帝让武士彟去蜀中干什么,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如今卢秉钧突然弹劾武士彟,到底和李承乾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有,那就说明太子和武士彟之间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让他留在蜀地,那对李泰就非常有利。

    如果不是的话,那这就是个好机会,如果能将武士彟弄走,李泰在蜀中也会自由一些。

    长孙无忌心中一番权衡之后,站出道:“陛下,臣也曾听闻应国公在蜀地风评不佳。”

    “臣也听说,蜀中百姓对应国公多有怨言。”崔康紧跟着也踩了一脚。

    瞅着时机到了,王硅也站出来道:“陛下,蜀地背临吐谷浑,万万不能出乱子,不如将应国公调往他处。”

    “臣等附议。”

    看着又站出来了一大堆人,李世民已经能肯定这背后不简单了。

    武士彟这是惹了众怒了。

    这些人刚刚表态全力支持新政,这时候若是一点面子不给,怕是有所不妥。

    李世民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就迁任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益州先由长吏代任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