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拉美文学读书会

18集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溏心蛋小说最新章节!

    随着大家的坐定,读书会会长蔡逸辰宣布第三次大会现在开始。

    “下面谁先开这个头呢?”蔡逸辰不怀好意地看向周言。

    “那我先来吧,谁让蔡逸辰知道我是个忠实的拉丁美洲文学爱好者。”周言耸了耸肩膀,准备站起来大谈特谈。

    “看你这么不情愿,还是我先来吧。”许诺先一步周言站了起来,“其实我也是个资深的拉丁美洲文学爱好者,小时候我父亲的书柜上都是这类书。”

    “那让我们欢迎许诺同学来讲一讲拉丁美洲的文学吧。”

    蔡逸辰话音未落,众人皆鼓起掌来。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许诺清了清嗓子。“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拉丁美洲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拉美文学爆炸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起,拉丁美洲涌现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在那期间一大批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于欧洲,并最终流行于世界,使得拉丁美洲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拉丁美洲会发生文学爆炸呢?”蔡逸辰费解地挠了挠头。

    “笨呀你。”周言拍打了蔡逸辰的脑袋。“那个时候拉丁美洲政治动荡。大变局催生出新思想你没听说过吗?”

    许诺莞尔一笑:“呵呵,周言你别欺负人家,还有你概括得太笼统了,拉美文学爆炸的原因还挺复杂的。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对促进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起了决定性作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致知识分子的讲话》、切·瓦格拉和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理论在拉美作家群体中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革命成功后的古巴被视为拉丁美洲的灯塔,吸引着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作家。古巴的文学杂志《文学之家》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各国作家来访。这促进了作家的交流和了解,对拉美新小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962年在智利康塞普西翁召开了一个‘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有许多著名的作家参加了。在大会上,大家一致支持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事业,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一个学术性的会议开成了政治性大会。大会上大家倡议拉丁美洲作家团结起来,互相交流,克服以前那种孤立无援的局面。果然,从此以后,各国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更加努力推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正是他们共同培植了拉丁美洲新小说。因此有人把康塞普西翁大会召开的那一年,1962年,被看成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开始的那一年,把大会看作‘文学爆炸’的源头之一。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以后,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起来。独立与解放之声响彻在新大陆上空。这使得不仅美国,就连欧洲,甚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对拉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注起来。由于拉美各国的进步政党和有志之士都纷纷企图效法古巴作为榜样,从而推动了‘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就是讴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抨击社会的不公正,抗议军事独裁统治。总之,他们要把这个风雷激荡的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认识到或预感到这种社会非变革不可的必要性。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话就十分有代表性,他说:‘这非同寻常的现实不是纸上的东西,它与我们终日同在且给我们造成大量死亡,同时,这一现实也就成为我们永不枯竭、充满美丑与善恶的创作源泉’。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更为明确地说:‘必须告诫那些排挤、压迫文学家的社会:文学是一团火。文学意味着不妥协,意味着反抗。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要抗议压迫,揭露矛盾,批判黑暗。”作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指对现状存在着不满的人。心满意足的人是不可能写作的;苟且偷安的人只能写些胡言乱语。文学天才是在那些不满现实、意识到周围充满了流弊、匮乏和没落的人们中间产生的。文学永远是反抗压迫的武器,它决不接受加在身上的强力外衣;任何使它那柴瞥不驯的性格就范的企图都必然失败。文学可能被窒息而死,但它决不会妥协’。

    “原来是这样,这也太复杂了。”蔡逸辰摸了摸后脑勺。

    “我们熟悉的马尔克斯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家还有胡里奥·科塔萨尔、卡洛斯·富恩特斯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还在2010年的时候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呢。”

    “马尔克斯!我知道他,我还看过他的《百年孤独》呢!”俞一舟激动地拍起了桌子

    “噢,是嘛,那么请俞同学来讲讲他对《百年孤独》的理解。”许诺笑眯眯地看着俞一舟。

    “这...这就算了吧,我就看过这本小说的开头。我实在对这本小说提不起兴趣,光看两三页就睡着了好几次。”俞一舟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众人闻之,皆笑了起来,空气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息,之前积累的困意也散去了不少。

    许诺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无论是它的作品内容、投稿以及在中国的出版历程,都挺有意思的。马尔克斯在写完这部小说之后想把它寄给出版社,由于没有钱,他只能寄半本过去。在阴差阳错之下马尔克斯把小说的后半部分寄了出去,他从邮局回到家中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不过因为看的是后半本,出版社的编辑更是对这本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于《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出版,那更有意思了。在1990年的时候马尔克斯来到中国,发现街头的书店摆放着他的《百年孤独》和另一本伟大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是那个时候马尔克斯的版权还没有授予中国,于是他十分地愤怒,放言‘我死后150年,版权都不会给中国’。”

    “那为什么现在马尔克斯的所有小说在市面上都有得卖呀?”蔡逸辰又一次提出了疑惑。

    “笨呀你?”周言这一次抑制住了打蔡逸辰脑袋的冲动。“因为新经典在2010年拿到了马尔克斯的中国授权。”周言补充道。

    “新经典是什么呀?”蔡逸辰再一次提问道。

    “你可以把新经典理解成一个出版公司,在国内属于顶尖的那种。”周言很无奈地说:“新经典拥有着很多大作家的版权,光我们熟知的就有张爱玲、村上春树、V.S.奈保尔、胡里奥·科塔萨尔、王小波、余华、保罗·柯艾略、麦家、川端康成等知名作家。”

    “噢,这公司这么厉害。”

    “话题可别扯远了,让许诺继续讲吧。”林婉婷出来主持了秩序。

    “那我就继续讲啦,大家提问可以,话题可别往远了扯!”许诺瞪了一眼蔡逸辰。

    俞一舟闻言道:“那《百年孤独》到底讲的啥呀?我老早就想知道了。”说完这句话,俞一舟委屈巴巴地望向了许诺。

    “《百年孤独》呢,讲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马孔多一百多年的兴衰。许多人都是被书中复杂而又重复的名字劝退的,比如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这些名字颠三倒四,十分让人摸不着头脑。马尔克斯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他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书中的名字这些故事反映了拉美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至于结局是什么,那得由你自己看了。”

    “原来是这样。”俞一舟似懂非懂道。

    “虽然说《百年孤独》那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马尔克斯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周言忍不住插了一嘴:“连马尔克斯都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我之前连着读了三遍,现在思来想去还想看,《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许诺闻言之,说道:“那我和你不一样哎,虽然我也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十分精彩,但我最喜欢的是马尔克斯的那本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作品通过描写一位小镇青年在镇上所有人都知晓有人要杀死他而他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独、落后的社会现实。我觉得这本书太好玩了!在2001年西班牙《世界报》评选出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得票排名第一位,超过第二位的《百年孤独》。虽然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不比你喜欢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分数高,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膜拜大佬!”蔡逸辰听完两人阐述,心中不由敬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