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今天写不完了,明天双更吧

五色龙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穿到古代当名士最新章节!

    新泰廿四年四月初十, 汉中府工业园立基之地。

    宋时拿出随身的文具袋,提笔在削好的木板上题下了这句话, 又亲手拿水火杖刨开一片泥坑, 插上木牌,用泥土高高堆起。虽然看着有点像墓碑吧……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地方圈好, 下次来时别找不着了。回头正式开始建设工业区, 再把这块牌子推了就行。

    他先选定了建水车、水碓的位置, 在不远处树林中采伐树枝圈定占地大小, 而后又定了工厂厂址位置。桓凌指挥随行的十来个衙差拿着绳子、木尺、皮卷尺、水火棍来做简单的定位测量, 量着棍子与阴影长度、太阳角度, 大略估算远近, 在厂区边缘四至处埋下标记。

    东至榆林、西至白石堆、南至汉水边、北至路, 长30步,宽160步,共计20亩, 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区大小了。

    先把地方划出来, 将来厂区建起来,也可以规划出一部分招商引资。

    圈定好的厂房所在的位置有许多荒草、树木,待正式开始建设时便叫人采伐了去, 平整土地, 砍下的木料正好建水车、水碓、水磨什么的。

    至于建筑结构,他心中早已经有了打算——不建传统木结构房屋,就只用竹筋混凝土预制板搭成单层板房。屋顶用混凝土板可能不够安全,但他这工厂不是百姓住家, 经不得漏雨,单用瓦片铺顶不安全,还是先铺一个木顶,搭上铁板,再铺几层沥青油毡防雨。

    造这样的厂房可比正经古典建筑快得多,成本也极低,省得这边造厂房、那边给周王修王府,府里财政周转不灵,也寻不着这么多工人。

    他们忙碌了一下午,先定下了厂房与厂区的四至和边界标志,现场画了张鱼鳞图。到晚间回去时却早过了关城门的时间,一行人踏夜而行,路上灯火月色也不甚明,幸好衙差们是要下乡收粮纳税的,还认得回城的路,好容易摸回大道,便沿路找了个农家院借宿。

    桓宋二人虽没穿官袍,随行的衙差却都作本色打扮,敲门时把水火杖和钢叉敲得乱响,吓得院里的狗都不敢叫。

    宋时竟有点前世抗日剧里鬼子进村的错觉,简直有点后悔把这群未经调·教的衙役带出来了。他只得抬高声音喝了一声:“轻些叩门,别吓着人!咱们是来借宿的,不是来抓匪徒的!”

    几个正在咣咣咂门的衙役连忙停手,领队的蔡班头过来点头哈腰地说:“是小的管教无状,让这些粗人惊扰两位大人了。大老爷放心,小的这就好言请他开门,好叫大人们早进去歇息!”

    这态度、这语气……越来越像领着皇军进村的二鬼子了。

    宋时有些不能直视,桓凌也摇了摇头,抬手吩咐道:“罢了,这些都是小户百姓,不惯见人,咱们再寻别人家借宿吧。”

    他们都打算拨马离开了,那院子反而打开,里面走出一名形容有些削瘦病弱的中年汉子,向两人行礼,有些惶恐地引他们进院里歇息。院里有几间房亮着灯,房里透出细碎的声音,仿佛有老有少,只隔着窗子看他们,却不敢出来。

    宋时怕衙差再说出什么吓人的话,主动亮明了身份:“我是新任汉中知府宋某,这位是镇抚陕西右佥都御史桓大人。你不要怕,我们不是……不是来收粮税的,只是有事到江边,回来时天色太晚了,才来此借住一宿。”

    他是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新社会来的,自然知道百姓怕官比怕贼怕得还厉害,见面先澄清来意,又拿了两块碎银给那汉子,问道:“我们人多,你这里能挤出几间房么?”

    那汉子不敢接银子,宋时便直接塞过去,温和地说:“拿着吧。桓大人是御史,专管抓贪官,本府是翰林出身,立身皆以清廉为本,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我们这些人既要借宿,还要借些米粮做饭,用些干草喂马,都是要银子的。”

    ……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岂止百姓没听过,汉中府的衙役都为这份清廉惊呆了。

    哪怕他们这些当差的下乡收粮,也要指着当地大户送吃送喝;县令、知府也少不得要收城里富绅的孝敬;而那些来往的巡按、提学御史们更是离着府还有几十里就得高接远送,敬上几十道菜的大宴……

    两位大人跟着、或者说领着主人到堂屋歇脚,差役们在后头收拾东西、拴好头口,边干活边低声计较着他们能不能真的这样清廉:桓大人是跟着周王殿下来的,宋知府来之前几乎与王爷出入不离,看不出他什么脾气;而他们新府尊到任之后好像还真是……

    竟还没受过本地富户的宴请!

    仿佛也没听说他拿了哪个大户、哪个当官的孝敬!

    几个衙差借拴马的工夫低声议论,厢房里一个青年汉子出来帮他们搬干草喂马,默不作声地听着他们说话。

    那几个衙差见他能干,乐得把活都交给他,站起来问他:“你家里有什么吃的?我们那两位老爷人虽宽容慈爱,却是京里来的大官儿,可吃不得粗粮野菜!”

    那汉子低着头说:“差爷放心,咱们家里还有些好白面,这就给大人和爷们做白面条吃。家里还有新收的青麦,叫妇人炒个碾转,再宰两只鸡给大人们,配上些时新蔬菜,把家里攒的鸡蛋也炒了。”

    农家菜虽然简单,但胜在新鲜量大,还有沾着夜露的新鲜瓜茄菜蔬,测量队干了一天活,吃得都十分香甜。

    那家主人自把正房让出来,住在正房里的老老小小都挪去厢房,搬家时竟还见着一个妇人抱着小小的女孩。宋时看着孩子,想起自己家才刚满周岁的侄女们,又想起还在上小学的侄子们,不禁了叹了一声:“来到府里光忙着做事了,也没给家里人写过几封信。”

    出来都两个多月了,还没给侄子们布置新作业呢。

    吃罢晚饭,他与桓凌要了灯烛,挑灯夜战算工料时就想起了侄儿们。

    他这边计算的是土地面积,厂房面积、地基、挑高,规划墙面门窗大小、墙体厚度,再拿这些条件计算需用多少石料、灰料,用银若干。宋时自己算着都觉简单,便说:“这些计算题我看也容易算,回头抄下来给霖哥儿他们三个寄回去,让他们在家也做做题。”

    桓凌正算着每日从各窑厂运多少料、码头仓库存量维持在多少更合适,听见他这话也把脑子从计算中拔出来,低低笑了一声:“哪有叔叔出门做官,不给侄儿捎新衣裳吃食,就给出几道算数题的?我若是霖哥儿他们,往后可再不跟三叔要好了。”

    宋时抿唇一笑,倾身凑到他耳边轻佻地说:“他们不跟三叔好不要紧,凌哥儿跟三叔要好就够了。”

    他们凌哥儿一边算着这么难的钱粮数一边都肯跟宋三叔好,这才是贴心的好孩子。

    要不是孩子太沉了,宋三叔怎么也得把他抱到膝上疼爱一会儿。如今可惜抱不动,只好山不转水转,自己坐到人膝上,握着他的小臂体贴地揉了两下:“凌哥儿给叔叔算这些着实辛苦了,三叔替你揉揉。”

    揉了两下,只觉桓凌手臂上的僵肉反而又僵了几分,五指紧握,手背上青筋微露,不由得有些呼吸困难。他们眼下住的可不是周王府的高墙深院,而是借宿在农家院,连旁边小屋里都住着人,一点动静都不能发出……

    他吞了口口水,深深呼吸几次,按着有些干哑的喉咙道:“咱们还是先算出来得用多少工、多少料吧。咱们选定的厂区到码头几乎没有大路,运输也不方便,是在附近建个码头,走水路从外地调运灰料的方便,还是修一条路到原先的旧码头方便?”

    就先修条水泥路面凑合用着,以后炼焦产量上来了,再改建柏油马路。

    他要自己烧水泥,用的石料、粘土比烧好的更便宜,一两银子足以买数车,而砂料在下头河岸随便挖挖都有。一天破着一两工银就能请上20多名夯夫,搬运土渣的运夫才三分银子一个,建起这一园区的混凝土板房式厂房统共也用不了多少银子。

    估计连上铺路,都抵不过王府一座大门贵重。

    他起身去拿自己算好的草稿,一面算钱一面回头对桓凌念叨:“我这是往宽里度,算的京里神木厂长工的价钱,若短工还能再便宜一分。汉中府更不比京里,料想……”

    正说着,桓凌忽然轻轻拍了他一下,朝窗外看了一眼,眼中露出几分凌厉之色。

    难道是有埋伏?

    宋时瞬间觉得背后一凉,鸡皮疙瘩都泛了起来,口中却仍然无事一般说着工银、修路的事。桓凌随口答音,不动声色地起身走到床边,拿起了当作佩饰带来的两把宝剑,借着身形掩饰,轻轻抽·出了剑身。

    剑是普通书生都可以佩的武器,他们微服出行时带上一把……主要为了好看。

    不过他们带的佩剑也是真正的龙泉宝剑,千锤百炼出来的折叠锻打钢剑,敛身坚韧、两刃削铁如泥,拿出来也真能用。桓凌倒提着两把剑走过桌前,在桌下悄悄交给宋时一把,十分自然地走到门边,透过错位门缝观察外头动静。

    宋时也从桌边站起来,假意抱怨坐得太久,腰肌僵硬,提着剑走到不碍事的地方,准备看他眼色投入战斗。

    桓凌看自己借着阴影掩饰抽出剑,插到门缝间,对着门闩轻轻一劈。木制门闩咔地一声被劈成两段,不等门闩从两边落下,他便猛地踢开门,长剑递出,刺向自己早已看好的方位。

    月色朦胧,只看得见漆黑一团的人影,看不见他刺中哪里,宋时在屋里却仿佛听清了剑尖入肉的声音,肾上腺素激增,全身肌肉细胞都活化了几分,提起剑厉喝一声冲到门边:“都起来,院里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