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明末辽东从军行最新章节!
张祝此次还带来了三十多辆大车。这些大车一方面载运粮草辎重,另一方面也用来载运伤病员和阵亡官兵的遗体。但最主要的一点是用来载运战利品。
这回偷袭雅尔古寨,在张祝的眼里就是土匪常干的那种“打闷子”。就是摸到人家门口设下埋伏,趁其不备一棒子打倒,然后扛上人扯呼(意为撤退)。所以这种事情必须考虑周全,否则一个疏忽就容易前功尽弃。
因此官兵将在这路上碰到的所有人都抓起来,确保他们不走漏官兵的行踪。这些人男女老幼大概有几十人,既有女真人也有汉人。
经过审讯,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为了生计要么出来打猎、要么种地、要么行商,总之都是为了有口饭吃。
杨林对张祝这种严谨细致的做法很是赞赏,不禁夸奖了一番,把这位辽西大汉弄得倒是不好意思起来。他也没有为难那些百姓,吃喝不少的供应着。并告诉这些人不要害怕,等打完仗就放他们走。
百姓们嘴上表示感谢但是心里都没底,谁都知道官府信誉不佳,这要是因此丢了性命可太冤枉了。只能暗地里祈求各路神明保佑,不要遭到杀身之祸。
张祝严格遵守杨林的保密命令,所有官兵都不知道要偷袭雅尔古寨。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带足十天的干粮,全体出城进行野外拉练。
“拉练”,简单的说就是部队离开营地到野外训练。这是杨林仿照后世中国军队的训练模式。目的就是按照实战的标准训练官兵。以前搞过几次,但都是在城池附近,时间也不过两三天。
官兵们对突然下达的拉练命令很困惑,暗地里有不少传言。有人说看见徐哨官带人回来了,但是与张把总聊了一会儿又急匆匆的走了,也不知道去哪了;也有人说备御大人巡边一定是遇到了麻烦,这次拉练是去救他们的;还有人说矿场孙主事找到了银矿,这次拉练其实是去挖银子的。
官兵们虽然四下猜测,但谁也不敢去问张祝。就连苏赫巴鲁和莫日根等人也是如此。要想活的长,这种牵涉军机的大事还是别问的好。
出城之后,张祝命全营官兵急行军。大队人马先是向东行了一天,然后突然向北走了两天,最后又突然向东。直到进入雅尔古寨的地界后,张祝才向官兵们公布了“辽东风暴”行动的实际情况。
“辽东风暴”,顾名思义就是指来势汹汹、横扫一切,也含有威力无比、无可阻挡的意思。官兵们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突袭叛军最大的城池之一,怪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官兵们再次见到了他们的备御大人。几日不见,这位“小大人”的面庞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可以往的神采一丝没变。依旧是精力充沛、做事干练的样子。
“小大人”是指杨林因为年纪很轻就做到了一城备御的官职,同时对军民和蔼可亲、不以权势欺人,所以叆阳军民就在暗中这样称呼他。
杨林命全营原地休息半个时辰,同时组织全营伍长以上军头进行战前实地侦察。主要侦察城池的地形地物以及区域划分,避免作战时懵头懵脑不辨方向。
在杨林的带领下,全营的军头们潜行到雅尔古寨西面山上,居高临下将其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杨林等人要比大队人马早来数日,所以他们就给军头们介绍具体情况。如雅尔古寨外围的那道壕沟有不少地方填满了垃圾,可以踩着它们直接来到城下。而且城墙外布满了地窨子、马架子这些简单的居所,如果发生火灾,那可是一烧一大片。
另外雅尔古寨的驻军也不是集中驻扎,而是亦兵亦民的形式。无事时各回各家,有事时再集中起来。虽然也有常备的军士,但是数量很少,并且多集中在城主宅邸附近。
雅尔古寨外城城墙多为木栅栏式,这些圆木做的城墙以木架相连,去除表面枝杈,再以经过浸油的粗绳进行捆扎,而后深埋入地下,最后在里面夯土做实,可抵御火炮的轰击。但其与包砖的明朝城池相比,不仅显得寒酸而且防御力也要低很多。
雅尔古寨修筑的态势是以防御为主,所以只有一道向南开的城门,由结实厚重的榆木制成,需要几人合力进行开关。但因为时间久远疏于养护,上面布满了裂痕和缝隙。如果遭遇强力攻击,相信不会支撑太久的时间。
城门旁有座小木屋,里面约有七八名后金兵日夜值守。这些人负责城门的开启和警戒,每三天一轮换。他们装备的武器为刀矛和弓箭,除了带队的那名拔什库披甲,剩下的人都不披甲。
整座外城城墙根据距离不等设有五六座箭楼,有草席搭的顶棚可遮风挡雨。其高度多为一丈至一丈半,均为木制。上面有一至两名不等的后金兵值守。但是除了早晚开关城门的时段,其他时间里这些箭楼上都没有人。
经过城门之后,地势逐渐增高。城内房屋也由最外围的土坯草房变成木石、砖石结构的房屋。也就是说越向城内,居民的身份地位越高,住的房屋也就越好。
这些房屋规划的不是很整齐,间距、宽窄、高矮都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小巷和胡同也都是曲折弯曲。就仿佛是迷宫一般,这样对进攻方来说是很不利的地形。
内城城墙如巴来扎西所言,均是以圆木竖立起来的栅栏式城墙。上面虽有箭楼,但是无人值守。内城的城门与外城一样,也有后金兵进行值守。警惕性要比外城门的那些人高,凡是出入的人员都要进行盘查。
实地侦察后,杨林与部下们潜回原地与大队人马汇合,对如何攻打雅尔古寨进行了详细部署。决定了“由上自下、从内至外,先擒敌首、后控城门,内外夹攻、除贼务尽”的进攻方略。
因为官兵们一路急行军体力透支,需要进行休整恢复。所以攻击发起的时间安排在明晚,也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九月二十八日)午夜子时。
大致安排是,甲乙两哨由密道潜入城中,先擒拿汪善,尔后夺取城主宅邸和内城城门,再分左右两路围歼内城敌军。得手后向外城发动进攻。
因为苏赫巴鲁等人是骑兵要集中使用,便临时编为骑哨。因此剩下的丙、丁、戊三哨就不满员了,但他们的兵员以部分老兵和辽西新兵为主,这样就弥补了战力的不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造云梯、抛索、撞木等攻城器械,等到甲乙两哨发起攻击,便里应外合强攻外城。
最后是撤离时各哨的任务。以骑哨为先锋,负责全营的侦察和警戒;甲哨在骑哨之后,随时准备策应骑哨;丙丁戊三哨负责俘虏、粮草、战利品和收治伤亡官兵等事项;乙哨为全营后卫,负责殿后。
撤离的路线不再是走碱厂堡,而是取直线直奔叆阳。如路上遇到的敌方村寨只要对方不挑衅滋事则不必理会,尽量不发生冲突。但若是有那不开眼想找死的,也不介意来个毁村灭寨鸡犬不留。
杨林最后强调,因为要显得官兵并未因萨尔浒之战失利而萎靡不振,同时要打击建虏叛逆的嚣张气焰,雅尔古寨是留不得的。所以城中军民凡是敢反抗的,各哨不要手下留情。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杀光、抢光、烧光”。
另外各哨要严格执行战场军纪,有官兵不听号令、畏缩不前、临阵脱逃、争抢首级和财物的,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同时为了在夜间分辨敌我,所有官兵均以白布缚于左臂,并设口令便于识别。口令上半句为“平叛剿逆”,下半句是“唯我争先”。
全营军头们领命后迅速回到各自部伍进行安排。他们知道自富察之战后,备御大人就总想着要给建州叛军来上一家伙,报一箭之仇。现在这个机会来了,自己可不能丢脸。
各哨因此迅速展开战前具体安排。如夺占城门是哪个队;哪个队负责迂回;哪个队是正面进攻;撤退时哪个队在前,哪个队在后等等。
一时间,明军上下临战气氛凝重。各哨将作战目标和任务层层传达和分解,使每名士兵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各哨斩首数量是有任务指标的。即便个人斩首最多,但是所在的哨队没有完成任务,那也不能得到奖赏。所以大伙要齐心协力,先完成哨队的斩首任务,然后才能按个人斩获首级数多少得赏。
这样的规定是尽量避免出现敌军没打败,士兵却去争砍首级的情况发生。
苏赫巴鲁、莫日根等人一见其他各哨都受领的任务,唯独骑兵们没有任务,不禁急了。他们直接面见杨林,请求给骑哨下达军令。
杨林对他们主动请战很欣慰,便给他们下了三条任务,一是将城外那些百姓尽量往一处驱赶,避免他们四散奔逃扰乱己方阵势,同时追杀逃跑的敌方军民;二是要在城外巡逻警戒,防止有其他敌人接近而不知道,进而破坏己方整个偷袭计划;三是做为预备队在城外待命,必要时冲入城内支援其他各哨作战。
苏赫巴鲁等人欣然领命。他们第一次以官兵的身份进行作战,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至于战利品和升官发财倒是不怎么在乎。
而蒋川和薛凯等人则想通过这次战斗,向杨林表明他们的能力。毕竟在萨尔浒山下那场遭遇战较为短暂,此后就没在杨林身边听调,所以这次是个好机会。
苏赫巴鲁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就是谁去驱赶百姓,谁去巡逻警戒。毕竟骑兵分为自己和蒋川他们两部分,大家都不想去巡逻警戒。最后没办法,通过抓阄来决定各自的任务。
薛凯看着蒋川手里的阄,想掐死他的心都有了。这个笨蛋的运气差到家了,竟然抓到了去巡逻警戒的阄。这就等于彻底与这场仗无缘了,也别想在备御大人面前表现了。看看其他各哨领的都是吃肉又喝汤的活儿,单单自己这些人是白忙活一场。
蒋川和薛凯虽然老大的不满意,但是军令是必须执行的,所以只能带着人马做详细安排去了。
按照杨林最初的打算,等外城门一破,便命骑兵趁机夺城。而后迅速向纵深发展。但是后来一想城内街巷狭窄,不利于骑兵作战,所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以说在杨林的指导下,叆阳明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思维绝对是要超出其他明军的。从战前进行缜密侦察,到集体商议作战计划,再进行详细分工和部署,最后又决定如何撤离,可谓是环环相扣、细致严谨。
用杨林的话讲,打仗只要掌握好《孙子兵法》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三点,则大胜可期。这位兵圣通篇讲的用兵核心其实就是这三点。
就好比这次“辽东风暴”行动,天时选的是敌军主力被调离、防御薄弱,甚至根本就没想到官军会深入境内二百里进行突袭,上下麻痹大意;地利则利用密道潜入城内,从高至下、由里往外进行进攻,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人和则是全营官兵士气高昂,分工明确、部属周密,发誓要报富察之仇。
临近傍晚时分,晚于大队人马两天路程的徐晋,竟然快马加鞭赶了回来。用他的话说要给父亲报仇,不参加这场仗就对不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杨林对徐晋又是心疼又是感动,看着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伙子,答应了他与自己一同潜入密道的请求。
和徐晋一起来的还有川军队官彭义。自从李丁从镇江堡回来后,他就被杨林派到马进忠的身边听令。
彭义带来了马进忠的命令,告诉杨林只许胜不许败。否则军法从事。
此时位于沟谷深处的雅尔古寨上下,哪里会想到有明军来偷袭。在深沉的暮色中依旧灯火通明、炊烟袅袅,一片太平景象。
而离城十里外的山林中,却潜伏着大队明军官兵,他们已经磨刀霍霍、杀机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