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比如,在这种环境中,刘秀同学就如鱼得水。
刘秀同学的老师许子威先生是个称职而本份的文人,官拜中大夫。
史料上对他记载不多,可能各方面平平,如果他德才过优或过劣,史家一定会大书特书,因为他是刘秀的老师。
刘秀选学的是《书》,又称《尚书》、《书经》。或者再说确切一些,他选学的专业是书经,而且是今文书经。
刘秀同学的学习成绩是很好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
由于《后汉书》、《太平御览》等权威史籍说起刘秀的学习时,是“略通大义”、“大义略举”,不少人据此认为他学习成绩不好。
甚至,有人联系他上学期间的其他活动,说他不务正业,这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不好意思,我没有见过刘秀的成绩单,更没有跟他同学过,不能亲耳听听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
但是,权威史籍的记载和他一生努力学习工作的事实表明,他在太学的学习成绩是很好的。
我们说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仅有很高的学历,而且有与之相符的学力:
他是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学以致用!
这您就别急了,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必须说清楚,请大家注意了。
我国的经学在两汉时期,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版本的区别与争论,在太学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今文经学,而私学的主要教材,则是古文经学。
刘秀同学进校后当然无法选择教材的版本,而今文经学的思想内涵和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他。
那么,经学的今古文之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为了让全国人民用一个脑袋想问题,大搞“焚书坑儒”。这段历史公案大家都清楚,其实是一场文化浩劫,儒家经典几乎全被灭了。
到了西汉初年,流行的儒家经典几乎没有旧典文本,主要靠幸存的经师口授,他们的学生记录下来。同学们记录时用的文字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于当时的“今文”,所以,这类经书被称为“今文经书”。
而当年秦始皇烧书时,有几个儒生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些儒家书籍藏起来。这些书到了汉朝陆续被发现整理出来。由于这些书是用先秦时通行的小篆书字体写的,所以,被称为“古文经书”。
这两种经学虽然传播的主要内容都是儒家经典,但精神内涵和治学方法却差别很大。
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
这类教材毕竟是大师们口授记录下来的,谁也记不了那么准、那么全,同学们只要“略以其意属读而已”。同时,今文经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入时下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理论,宣传君权神授,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的需要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很得大汉王朝君臣的欢心,所以被列为官学教材。
古文经学则讲究名物训诂,要求按字义讲经,注重考证,经书上没有的东西不能乱扯。
同时,古文经学也反对谶纬灵异。
大汉君臣对古文经学不太感冒,又不便说得太直白,就不让它进官学课堂,只让它作为私学的教材让大家学着玩儿。
啰嗦了半天,大家明白了吧:
刘秀同学入太学,老师是今文经师、中大夫许子威先生;教材是《今文尚书》;学习要求是重在把握精神实质,“略以其意属读而已”,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史家说他“略通大义”、“大义略举”,并不是说他“学得不怎么样”、“只知道大概”,而是说他很好地把握了《今文尚书》的精神实质!
不仅如此,刘秀同学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不是枯灯黄卷、皓首穷经的那种,他非常善于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太学里课堂上,今文经学的教学是很枯燥、很辛苦的。
但刘秀同学很喜欢,他认真地学、充分地用,既深得要义、又运用自如。
这段学习生活让刘秀受益终生,我们不妨再说几句。
当时细纸还没有发明出来,课本都是用竹简、木牍和帛书写的,又没有钢笔、铅笔,更没有电脑和投影仪,写字是很费劲儿的。恰恰教学方式又是老师口授、学生记录,老师海阔天空地发挥,有时甚至用几万几十万字来解释一句话。如果老师口齿不清或有方言,可就真苦了学生了。
所以,谁当时在太学里学习,需要动脑子是肯定的,同时也是个体力活儿。
有的从小学到老,还弄不懂一经;有的甚至日夜埋头、死记苦读,最后累死在孤灯下。
怎么办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朝中无人,又想做官,只有苦读。虽说书念好了未必都能做官,但毕竟有希望。还有,少数官宦人家子弟为了附庸风雅,也想方设法到太学里读一回。
虽然朝廷多次说要加强素质教育,并且安排删减经书的章句,但收效不大。
可见素质教育的问题最迟在前汉末期就提出了,但2000多年了至今都没有解决,很值得深思。
我认为关键是政策导向问题,即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社会评价体系太重要了,它是社会资源配置、社会资料分配的基础和依据。
但是,这种包括人才评价体系在内的社会评价体系又往往不被人们重视,甚至还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搞混乱。
前者是人们认识水平问题,后者则是阴谋家要浑水摸鱼。
我们不想扯远,看眼前的例子吧。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教育上和干部人事上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太学生,武帝时只要考试通过就能做官,通过经学的科目越多被授予的官职就越高。
刘秀上太学时虽然大家毕业后不一定都有官做,但要做官必须考得好。
这样,当考得怎么样成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时,哪个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
无独有偶,做官也是这样,主要凭关系,大家就都去削尖脑袋找关系;主要凭学历,大家就一窝蜂去搞学历,;主要看政绩,大家就想方设法搞看到见的政绩。
总之,人才评价体系一头牵着素质教育,一头牵着用人机制,重要得很。
好了,我们大体知道了刘秀的课堂生活,现在看看他课外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