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邓禹之困、冯异之囧

雷 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收拾了逄安,刘嘉就寻思投靠刘秀。

    其实,跟秀弟并肩战斗,一直是刘嘉的愿望。

    只是,这世道变化得太快又太乱,往往让人还没醒过神儿来,很多事儿都翻了个过儿,他还没有找到正式

    的机会。

    秀弟的德才无人能及,我这些年单干,也确实很累!秀弟,我还是跟你干吧!

    丞相李宝坚决反对归顺刘秀,苦劝刘嘉坐观天下成败,然后再做计较。主公您别急,这年头称王称帝的到

    处都是,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等等再说。

    李宝很自负,他认为刘秀平定河北,与隗嚣占领天水、公孙述割据成都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占一块地盘就

    是皇帝,那目前皇帝这个职位早超编了。大家看看,到处还不都是占地为王的家伙?如果谁说自己是皇帝、他

    真的就是皇帝,那目前当皇帝的人还不挤成堆儿?

    总之,李宝并不看好刘秀,所以劝刘嘉先别急,等等再说。

    相反,有一个人则力劝刘嘉马上就投奔刘秀,他名叫来歙。

    来歙是个猛人,德、才都很了不起,也有很多精彩的表演,我们应当把他隆重推出。

    其实,看着现在乱世之中英雄乱窜,他浑身是劲儿没处使,早就按捺不住想出场了。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刘秀的大老乡、阴丽华的小老乡,是刘秀的姑表哥、刘嘉的妻兄。

    老来家世代做刘汉王朝的干部,但不好意思,几百年来都没有出过大人物,也没弄出大动静。

    来歙的6世祖来汉,有能力、有才华,在汉武帝时官至光禄大夫,曾作为楼船将军杨仆的副手南征越南等地。来歙的老爸来仲哀帝时官至谏议大夫。

    按照西汉官制,光禄大夫、谏议大夫都是朝廷的闲职,主要任务是打杂、救急,没有下属、没有固定职责

    、没有职数编制限制。而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查老来家的光荣历史,所能查到的、又值得一提的,也就这么多了。

    但是,来仲确实了不起,不是因为他在中央机关上班,而是因为他娶了刘秀的姑姑为妻,并且生了来歙。

    来歙从小与刘秀一起长大,两人一起在长安太学求学,一起往来于京城和家乡之间。

    (数共往来长安)

    不过,与刘秀的温文尔雅、沉稳内敛不同,青年的来歙除了学业优秀之外,还表现出远大的志向和慷慨的个性。

    (歙有大志,慷慨,治《左氏春秋》。)

    对于这样的表哥,有学问、有人品、有抱负,刘秀自然十分尊重、十分亲近,而且这种尊重和亲近发自内

    心、历久弥深。

    (光武甚亲敬之。)

    刘秀兄弟起兵反莽时,王莽的官府立即逮捕了来歙,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老来家跟刘秀是近亲。

    官府认为,刘秀兄弟起兵,你来歙要是不参与,鬼都不信!

    在亲朋好友的努力搭救下,他才幸免于难。

    不久,刘玄更始王朝开张,来歙被安排做了办事员。

    (更始即位,以歙为吏。)

    无论如何,来歙本来还是想做点工作的,就时不时地提一些建议。

    但是,更始王朝向来不重视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怎么讲究工作,而且“劣币驱逐良币”的潜规则盛行,

    没有谁拿他的建议当回事儿。

    他一生气,称病辞职了。

    (数言事不用,以病去。)

    老子不跟你们玩儿了!

    汉中王刘嘉的夫人就是来歙的胞妹。

    刘嘉见大舅哥失意,就专门派人邀请来歙来汉中发展。来歙于是来到汉中。

    更始败亡,刘秀崛起,来歙就力劝妹夫刘嘉赶紧投奔刘秀。

    (更始败,歙劝嘉归光武。)

    这就是汉中王刘嘉目前的处境:丞相李宝力劝他先别急,坐观天下英雄斗法,来歙力劝他立即归顺刘秀,

    他自己则从内心里打算投奔秀弟。

    这样,在经过一番犹豫之后,刘嘉通过邓禹,向刘秀转达了归顺的愿望,表示自己真心实意归顺,一定在

    新皇帝(刘秀)的领导下,配合邓将军好好修理赤眉。

    刘秀当然批准,颁旨授权邓禹全权办理有关事项,并就刘嘉与邓禹合作事宜作了指示。

    来吧老兄,我也想哥儿们好久了。

    同时,刘秀还对邓禹分析形势,说:

    “孝孙(刘嘉)向来谨慎善良,从小就跟我关系很好,目前他之所以采取观望态度,应当是长安那帮轻薄

    的家伙(指李宝等更始旧部)在中间捣鬼。”

    (孝孙素谨善,少且亲爱,当是长安轻薄儿误之耳。)

    邓禹因此对李宝非常反感。

    刘嘉对刘秀所谓的归降,不过是个仪式罢了。

    于是,刘嘉、李宝、来歙来到云阳见邓禹。

    对邓禹来说,代表刘秀接受刘嘉归降,是个很重要、也很好办的大事,是他借以扩大人脉资源、整合队伍

    ,挽回不利的军事局面和个人面子,进一步取信于刘秀的绝佳契机。

    但是,他太不在状态,处置失当,把好事办砸了,而且砸得不可收拾。

    李宝由于并不赞成现在归降刘秀,心里一直很别扭。刘秀不过是更始王朝的失意干部,邓禹不过是赤眉手

    下的败将,凭什么要向他们低头?!

    我们手头虽然缺少李宝的资料,但从他的诸多表现完全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有点能耐、也很有个性的人。

    他在更始王朝混个封侯拜将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更始高干基本上以“劣币”为主,不少流氓、混混、痞子

    混得也不比他差。

    刘嘉能聘他为相,才说明他至少不是吃干饭的。而他日前差点儿把逄安玩儿死,玩儿得又是那么轻松,进

    一步充分说明,他已经具备在乱世跟高手过招的素质了。

    我并不说逄安是高手,而是说邓禹背后有刘秀,逄安背后有连刘秀都头痛的赤眉狂徒,他李宝自己的合作

    对象是曾经打败刘嘉的延岑。

    很明显,如果谁能把他日前玩儿逄安的动作玩儿得很纯熟,完全可以跟刘秀这样的高手过招,更何况,世

    道又是这个熊样!

    所以,李宝心里很别扭、很不舒服、很不服气。

    这样,在刘嘉率众见邓禹的时候,李宝表现得很不屑、很傲慢、很无礼。

    邓禹十分恼火!

    他本来受刘秀的影响,就对李宝经常在刘嘉跟前出“歪主意”不感冒,这下似乎抓住了把柄,立即下令把

    他斩了。

    (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

    有熟语说,两军交兵,不斩来使。还说,阵前杀降,为不祥之兆。

    这时候的邓禹,以刘秀代表和赤眉手下败将的双重身份,斩杀能跟赤眉轻松过招的李宝,无论谁的想象力

    多么丰富,也可能都看不懂。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就是邓禹无法把握的了。

    李宝的弟弟发誓要给哥哥报仇,迅速收拢李宝的部下,进攻邓禹。

    邓禹近来老吃败仗,部下士气低落,加上供给匮乏,战斗力早就大大下降。但事到临头,他也只好接招。

    一场本来亲切友好的合作,被邓禹弄成横眉竖眼的杀戮。一阵混战的结果,邓禹的将军耿䜣被杀。

    (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䜣。)

    自从不久前冯愔窝里斗后,邓禹部队内部团结受到伤害,他本人的威信也受到影响、工作也总不在状态。

    目前,部队的军需供给发生严重困难,很多士兵包括过去慕名归附的纷纷开了小差。

    在败退撤往高陵的途中,大家不得不用用野果野菜充饥。

    这时候的京城周围一带,已经发生极为严重的饥荒,人们把所有能入口和不能入口的东西全部吃光,又争

    抢着吃自己的同类。

    村寨城郭十有九空,野地里布满累累白骨。

    (时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堡,各坚守不下。)

    一些侥幸活着的人们为了抵御天灾**,纷纷联合起来,营造工事,坚守对敌。

    惨不忍睹!

    人们除了死亡,就是疯狂。

    这样,邓禹的部队,已经不是过去的威武之师、仁义之师,而是一伙军心动摇、给养匮乏、离心离德、不

    想打仗的人。

    远在洛阳的刘秀知道这个情况,就下令邓禹立即率众回洛阳,不要再随便对赤眉用兵。

    刘秀这也是对小邓的关心和爱护。出差在外辛苦了,回来歇歇吧。

    这也是小邓的机会。

    应该说,他要是现在听从刘秀的安排,率领自己的这帮疲惫的弟兄回洛阳,也还不错,至少算全身而退。

    因为,刘秀对他的命令非常客气,是给足了他面子的。

    刘秀在对他的敕令里说:

    “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与走投无路的敌人作战。赤眉没有粮食,肯定会往东边来。我们的军队在东边以

    逸待劳,我折下树枝就可以抽打他们,你们不用担忧,不要再轻易用兵。”

    刘秀对时局的观察是非常深刻、精准的,对各种动作的安排也是非常合理、有力的,这将很快得到证实。

    但是,邓禹则另有想法。他认为自己受命出兵,扑腾了半天,至今功未成、名未就,而手下人心涣散,他

    感到既惭愧、又气愤、又焦虑,就想挽回局面。

    于是,他多次带着自己这支饥饿疲惫的队伍,主动找赤眉过招,很遗憾,都没有占到便宜。

    不行,还得跟赤眉纠缠,不然太没面子。

    公元26年11月,刘秀决定更换西线主帅,用冯异取代邓禹,以期扭转被动形势、开拓新的局面。

    小邓毕竟多一些书卷气,缺少实战经验,文可以治政,武却未必能安邦。

    况且,从近来表现看,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小邓确实太年轻。

    刘秀这次对邓禹的使用,一开始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形势变化了,刘秀虽有明确指示,却没能果断

    地调整小邓的职务,事实证明是个失误。

    冯异,也是我们大家的熟人了,他文武兼备、沉稳练达,驾驭局面的能力和对刘秀的忠诚,我们早就见识

    过了。

    公元26年12月,由于在长安一带实在抢不到一粒粮食和任何东西,而且净剩下不是打人、就是被打,赤眉

    觉得再待下去不光太没有意思,搞下去大家连命都能丢掉,就卷席东去。

    这时的赤眉还有20多万人,但与邓禹部队的狼狈情形也差不多,一路上很多人开了小差儿。

    (赤眉虏掠无所得,十二月,乃引而东归,众尚二十余万,遂道复散。)

    老子出来混,弄了半天还是这个鸟儿样,走,回家去!

    原指望造反成功能弄个乡干部、村干部当当,这是个啥?溜吧,他妈的!

    大伙儿老是在长安一带鏖战,没有一个赢家!

    所有的人都在忙于打人和接招,搞得大家几乎都因此死去。

    粮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不吃它会饿死、部队没有它会散伙,社会也会因此扭曲变形。

    无论是赤眉高干、还是邓禹将军,当他不能让人吃饱饭的时候,大家谁也不会跟他走!

    刘秀在洛阳,对西边的局势洞若观火,派冯异出这趟苦差,希望他能尽快控制关中。

    其实,冯异这些日子也并没有闲着。

    年初,刘秀册封他为阳夏侯,封地在今天河南省太康县一带。紧接着,他受命率军出发,打击阳翟(今河

    南禹县)的地方武装严修、赵根等,轻松得手。

    刘秀一直对冯异的能力和人品赞赏有加,对他的一贯表现很满意。为了犒赏冯异,刘秀特地下诏,要求他

    乘着胜利回家乡扫墓祭祖。

    在这里,刘秀给了冯异极大的荣耀:他专门派太中大夫送去牛、酒作为祭品,还下令冯异家乡父城周围200

    里以内郡太守和都尉以下的中高级军政干部,都带着宗族亲戚参加老冯家的祭礼。

    这当然是来自帝国一哥的极大的恩宠和无上的光荣。

    这也是冯异凭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得来的:出类拔萃的才干、谦逊自持的为人,当然,还有对刘秀的赤胆忠诚。

    在刘秀众多的徒弟和粉丝中,有能力、又忠诚的不在少数,但深得刘秀为人治政真传、并始终被刘秀宠信

    唯恐不及的也就那几位,冯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刘秀为人治政的这种真传简单说就是8个字:

    内圣外王,君临天下。

    在自身的修行和刘秀的培养下,冯异逐渐具备了内圣外王的一切条件,但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他总是小心

    翼翼、而又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冯异出发时,刘秀亲自送行到洛阳西郊的河南县,并且赐给他一系列高档的生活和工作用具:皇帝(就是

    刘秀自己)乘用的车马,用宝玉装饰的七尺宝剑等。

    同时,刘秀还特意给冯异一道敕谕,反复告诫他不要热衷于略地屠城,而要重在安抚民心,控制局面。

    刘秀说:

    “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的祸害,再加上赤眉、延岑的骚扰,老百姓生灵涂炭,又无所依靠、无处诉说

    ,朕派你这次出征,未必非要略地屠城,主要是稳定局面、安抚人心。我们的将领并不是不会作战,而是大家

    喜欢掳掠,所以常常难以把事情办得很圆满。你本来就善于统御文吏武将,这次希望你能严明纪律,不要再给

    有关郡县添加麻烦、给老百姓增加苦难了。”

    刘秀的这番话可谓苦口婆心,既是对冯异的耳提面命,也是师徒二人治军治政的基本理念。

    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们不妨从《后汉书》中照录如下:

    “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

    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掳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小冯你切记,征服天下离不开拳头,但决不能光靠拳头!

    弟兄们能征惯战的大有人在,但他们还好掳掠,往往把事情弄砸。这下看你的了!

    接下来,刘秀又对冯异作了具体工作安排:解散聚集纠斗的普通百姓,组织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对投降的

    武装集团头领送交洛阳处理,毁掉其营寨使之不能再度聚集;对少数不听招呼、不服气的坚决打击,等等。

    冯异叩头受命,随即率部西行,踏上这块邓禹的伤心之地。

    冯异代邓禹西征的这会儿,已经是公元26年的隆冬季节,三辅地区的惨状更加让人不忍卒睹。

    饿死的和战死的人的尸体随处可见,野地里河滩上、城郭里营寨中早已没有可食之物,侥幸活下来的人们

    忙着聚集起来抗敌保命,自称将军的人比粮店、水井的数量还多。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谁要起来扯旗造反,绝大多数首先自称将军,既不是象卢芳那样自称西平王、象李宪

    那样自称淮南帝,也不象赤眉那样自称三老、从事。也就是说,大家觉得,在眼前这个乱世,皇帝王侯保不了

    自己,乡村干部也没有办法,最重要的是有粮食吃、又不受气,而这样最可靠的,当然是拳头硬。

    冯异西行,心里想,自己要不辱使命,必须像师傅在河北那样,恩威并重、文武齐上、软硬兼施,打出一

    系列组合拳来。

    于是,他一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刘汉王朝的恩德,深入细致地做老百姓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面严厉打击少数

    抗命不遵、胡作非为的暴徒。

    冯异深知,赤眉和地方武装虽然无赖、不论套,但多是饿极了的亡命之徒。所以,他在打组合拳的动作风

    格上是很沉稳、谨慎的,每一下都没有花架子,步步为营,招招夺命。

    这样,他动身没有多久,弘农一带就有十几个自称将军的人率部向他投降。

    (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

    这时候,为了配合冯异西征,刘秀也为可能东归的赤眉布下了天罗地网。

    刘秀一送走冯异,立即派破奸将军侯进屯兵新安(今河南渑池东),派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兵宜阳(今河南

    宜阳西),牢牢扼住这两处赤眉东归的必经之路。

    同时,刘秀还交待了战略战术:赤眉要是直接东来,就由耿将军出动宜阳部队往新安方向打;赤眉要是向

    南绕道,就由侯将军出动新安部队往宜阳方向打。

    实在厉害!

    刘秀的这套组合拳,其实就是口袋战术加尖刀夺命。

    冯异西进就是一把尖刀,既锋利、硬实,刀法又富于变化。

    实践证明,自投在刘秀门下,这把冯氏尖刀无论挖肉、还是剔骨,从没卷刃过。

    耿弇、侯进的两支队伍布好了口袋阵,以逸待劳,就等赤眉来钻了。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吧,赤眉目前就像有人两侧的胳膊腿儿被拽着缠着,胸前被抵着一把利刃,他想不

    就范很难。

    这样,只要没有谁来搅局,刘秀的这套组合拳、铁桶阵完全可以轻松地把赤眉拿下。

    但是,历史是如此精彩,总是以千姿百态和变化无常的面目示人,让人们目不暇接。

    当冯异徐徐西进的时候,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与东逃的赤眉相遇。

    赤眉早就在长安待得不耐烦了,也实在待不下去了,拼命东逃: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吃饭!他妈的!

    赤眉简直归心似箭!

    跑在前面当先锋的是凶狠、勇猛的赤眉将军刘始、王宣等人。

    这时的赤眉是很饥饿的。人在饥饿时往往会有超常、或者失常的表现。

    日本有句格言,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这强调的是勇敢。

    但我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我发现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勇敢固然是十分可贵的,可是智慧往往更

    有杀伤力。换句话说,在更多的时候,两军相遇或者是高手过招时,往往是智者占上风。

    面对凶猛的赤眉狂徒,冯异使出的是慢动作。

    他步步为营,扎住阵脚,完全是稳中求胜的打法。

    他越是这样,赤眉越狂躁,就猛冲猛打。而赤眉越急躁,他就越稳健,不求急攻,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

    最大的胜利。

    就这样周旋了两个多月,冯异与赤眉交战数十个回合,不仅成功地降服赤眉将军刘始、王宣及其所部5000

    多人,还把赤眉主力牢牢地困在原地。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按照刘秀的思路,赤眉缺少给养,困在哪儿时间长了都能困死。

    面对稳健的冯大将军,赤眉既打不过、又摆脱不掉,十分头痛。

    转眼已是来年春天,刘秀专门派遣使者来到华阴前线,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对他的精彩表现表示肯定和

    鼓励。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在刘秀战略战术的指导,和耿弇、侯进的配合下,假以时日,冯异要玩儿死赤眉应该

    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一个搅局人的出现,破坏了冯异的大好形势。

    可惜,这个搅局人是重量级的,因为他是邓禹。

    邓禹的职务被冯异取代,心里十分窝火、十分不甘。

    他想,自己被刘秀高度信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老是吃败仗,既对不起刘秀的栽培,自己也很没有

    面子。所以,他一边率领车骑将军邓弘等撤退,一边老是想打几个胜仗表现表现。

    其实,这时候他的给养也很困乏,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他多次率领部队找仗打,都败在赤眉手下。

    (禹惭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

    他沮丧到了极点!我的满腹韬略,我的指点江山,还有我的光荣和梦想……。

    邓禹失望极了、郁闷极了,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东归。

    小邓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学问和能力是密切相联的,但又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有学问说明你懂得多,有能力说明你会干活。

    光有学问只能说明你懂得多,顶多是个读书人;光会干活儿只能说明你具体工作者,顶多是个熟练工匠。

    谁要是能把学问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他将获得巨大的力量,将是很可怕、很难战胜的。

    这就是当代一位伟人倡导的要“理论联系实际”。

    冯异一直从正面证明给我们看,小邓目前则老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准备反例。

    所以,这位伟人反复告诫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学风、也是作风上的要求。

    他和他的同事也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了证明。

    当小邓狼狈地来到华阴时,已是次年春天,也正是冯异积小胜为大胜、打得赤眉没脾气的时候。

    一见到冯异,邓禹就提出跟他联手,共同进攻赤眉。

    (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

    这其实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

    很显然,小邓已经无权再插手关中战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回洛阳,见刘秀复命,等待组织上下一步

    的工作安排。对此,他当然不是不懂。

    但是,他实在想打个胜仗多少挽回点儿面子,又实在相信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刘秀对自己的绝对信任

    ,就把原则和纪律先放一放。

    他认为联手冯异打赤眉,是自己此次西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选项了。

    于是,他与邓弘一起,要求冯异跟自己联合起来,立即发动对赤眉的进攻。

    一开始,冯异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因为猛捶乱打、速战速决正是赤眉的长项,而对于肩负军事、政治双

    重任务的冯异西征军,更需要的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冯异认为,自己这些天来正是这样严格执行刘秀的战

    略意图,才取得不俗战果的。

    由于小邓是刘秀面前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上级(大司徒),冯异只好委婉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他说:“我与赤眉军对抗了几十天,虽然多次俘获对方的猛将,但他们目前剩下的将士还有很多。我们可

    以渐渐地用恩德威信柔服他们,用武力速战破敌是很难的。皇上现在已经在东边派重兵扼住了几个咽喉要道,

    截住了敌人的东归之路,我在西边从容地打他们,按皇上的既定计划来破敌,才是完全之策。”

    冯异的这番话虽然委婉、耐心,意思表达得却清楚明白:

    对敌人只能智取,难以速胜。况且,皇上已经布下了口袋阵,按既定方针打下去是没问题的。领导,您歇

    歇吧。

    应该说,冯异说的这些,既是刘秀的战略部署,也是目前战场上的客观现实。同时,他还在这里提出了一

    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理念:柔服。

    对于“柔服”这个理念,冯异的原话是这样表述的:“可稍以恩信倾诱。”

    就是说,可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地用恩惠和威信说服打动他们。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刘秀君临天下的理念,冯异深得真传,他理解得透、运用得活。

    但是,这时的邓禹求胜利、顾面子心切,根本听不进正确意见,坚持安排邓弘出兵挑战赤眉。邓弘率部跟

    赤眉死磕。

    赤眉在战斗里成长,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学会了不少招数。

    他们上上下下也渐渐明白,打仗其实也跟种庄稼一样,要看天时变化,要根据实际需要换换动作。总之,

    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

    这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惜,赤眉过去打仗只知道使蛮劲,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那就只能在邓禹、邓弘身上试试了!

    正好,两邓目前不在状态。

    双方激战几天,并没有明显分出高低胜败。

    赤眉决定使个阴招。

    这要是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兵不厌诈”。

    这一天,在双方一阵对砍之后,赤眉假装败了,惊慌失措地逃走,连辎重也没顾得带上。

    邓弘的手下一看赤眉丢下的车辆上堆满大豆等粮食,就纷纷跑过去争抢。大家都累了,都饿了,赶紧抢吧!

    当大家一窝蜂跑到车跟前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车辆上装的都是灰土,上面薄薄地盖了一层大豆!

    但为时已晚。

    刚跑出不远的赤眉军立马回身杀过来,邓弘手下还没回过神儿来,被一阵猛打,四散溃逃。

    (弘遂大战移日,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

    溃乱。)

    在关键时候,冯异是顾全大局的。

    他一见邓弘吃亏,连忙与邓禹一起联手救援。

    又是一番激战,在冯异和两邓的奋力拼搏下,赤眉才稍稍撤退。

    就在这刚刚打退赤眉、稳住阵脚的时候,冯异提出,同志们又累又饿,应该暂且休息,养精蓄锐,伺机再

    战。

    其实,他不需要提出,直接安排就行了,因为他受命全权负责西征事务。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考虑到邓禹是刘秀面前的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领导,冯异明知邓禹违反组织

    原则和工作纪律,还是不得不迁就一点儿、谦虚一点儿,尽量维护邓禹的威信。

    而邓禹则不听冯异的意见,认为赤眉刚刚小败,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这时候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小邓是急功近利了。冯异无奈,明知这样不是个办法,也只好服从领导。

    这个时候,赤眉已经打疯了,正在兴头上。

    我们前面也说了,赤眉是一帮擅长干急活儿的人,特别是在他们暴躁或者饥饿的时候,往往会有超常的发

    挥。

    而冯异的西征军和邓禹残部则很仓惶、很仓促,又饿又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挥官意见不统一,没有从

    容的、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当然,大家都看到了,冯异对拿下赤眉自有满腹韬略,但他现在为了迎合领导正在牺牲原则。

    结果可想而知。一番大战,赤眉完胜,冯、邓部属死伤3000多人。

    不仅如此,在赤眉的猛打猛攻下,邓禹仓惶逃命,随身仅剩下24个随从,一直跑到宜阳才算摆脱赤眉的追杀。

    冯异更是狼狈。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得不舍弃战马,步行逃命,千辛万苦,才得脱身。

    跑到回溪阪(今河南渑池南)时,他身边仅剩下几个人。

    冯异自投奔刘秀、独当一面带兵以来,从没吃过败仗,这次弄成这样,完全是邓禹瞎指挥、而自己又不能

    坚持正确意见造成的。

    这是一次让邓禹终身难忘的失败,不仅证明了刘秀用他西征独当一面、主持军机是错误的,而且表明,他

    的长项并不是带兵。

    想当初,他肩负刘秀的重托,率2万精兵强将西进,确实是豪华阵容。

    一上来,他坚决贯彻刘秀的战略战术,斩顽敌、收民心,不仅壮大了队伍,而且在关中建立了刘秀王朝的

    权威,他的个人威望也如日中天。

    他的品德才学、人文修养确实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固执、相当的固执。不幸的是

    ,这个缺点在复杂局面下又是致命的。

    这又使人想到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小邓的固执成为他的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子。

    越是在关键时候,“木桶理论”越能发挥作用。眼前,固执这块最短的木板让小邓的木桶几乎盛不到水。

    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谋略超群,但是,他经不住赤眉的乱拳。

    这也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是何等重要!

    至此,他除了身边的24随从,数万大军已经或死或散、全部覆没。

    逃到宜阳,邓禹极其惭愧。不过,他还有自知之明,立即向朝廷打报告,请辞大司徒职务和梁侯爵位。

    刘秀对他违抗旨意、数次战败也十分生气,发文免去他的大司徒职务,但保留梁侯爵位。

    应该说,这次刘秀对他既生气、又客气,毕竟关系不一般嘛。

    (众皆死散。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