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美娱收割者最新章节!
在繁忙的拍摄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已经是1991年的五月末了,《不可饶恕》已经杀青。
虽然整部电影一直采用的黑水佣兵保护下的全封闭拍摄,并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抓眼球的事情爆出,但是收到的关注一点也没有减少,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凯萨。
用东木头的话说,客串角色倒是其次,凯萨的首次掌镜才是引爆话题关键。
从凯萨以《加菲猫》作者身份现身娱乐圈开始,他在漫画、动画、小说、游戏、音乐、编剧、导演、演员甚至制片人这些领域都爆出了惊人的能量和才华,现在以摄影师身份进入《不可饶恕》的剧组,虽然不算明显的跨界,但是依然被视作一种挑战。
更何况,凯萨自己也认可这是一个挑战的说法,毕竟坐在监视器前和站在胶片摄影机后面看待表演区的感觉完全两样。
编剧是第一创作者,无论是原创剧本还是改编剧本,一个拿得出手的,能够打动制片方和投资人故事是电影立项的基础。
当然了,某些极端事例不在这个基本框架范围之内,比如:对于核平导演写了十年的剧本《天地英熊》,他的恩师郑栋天教授有话要说。可以用我们习惯的语汇说,这部影片能够有人投资是个奇迹,能够上映是个奇迹,豆瓣酱评分超过六分是个奇迹。用郑教授的话说就是狗屎一样的故事。
演员是二次创作者,他们把编剧的文字以人物的表演和对白进行二度创作。
某些花瓶型的男女演员,虽然演技如狗屎,但那也算二度创作,毕竟创作也是分级别的,垃圾的创作当然也可以腆着熊脸说是创作。
摄影师是第三次创作,好的摄影师会根据自己对剧本和人物的理解,结合导演对剧本的理解和导演镜头整体的阐述来实施自己的镜头内创作。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一再举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摄影师作为故事的主讲人领着观众走。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看过原著小说之后曾经直言,这是一部无法用电影还原其精髓的作品。
因为这部小说通篇的灵魂就是味道,然而“如何用色彩,用镜头表现甚至是阐述味道?”这一直是摄影界的终极难题之一。
然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影片做到了,或者说部分做到了,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影片中通过镜头对味道的表达。
实际上这部影片的艺术造诣放在一边不谈,单说镜头对味道的表达这一点上,至今评论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摄影师可以说是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工作人员之一,通过上面简单的两个例子,可以说在某些题材或者单独的某部影片上,摄影师比导演和演员重要得多。
然而可悲的是,摄影师大部分时候没有创作地位和薪金地位,更没有任何法律条款去保护他们的权益。
尤其是好莱坞的摄影师,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关于对影片整体色调的调整和镜头的删减编辑方面,摄影师没有任何话语权。
很多时候,摄影师在整部影片的拍摄中自认为最具个人特色或者创作灵感爆发的镜头被剪辑师粗暴的删掉了也只能忍气吞声。
甚至有的摄影师在抗争过后,连署名权都会被剥夺,也没有任何法律条款可以为其维权,其后随之而来的报复就是几年收不到剧本和通告。
成名摄影师可能得到的是短期封杀,如果是不出名的小摄影师,可能只有改行一途了。
在好莱坞,如果导演没有剪辑权的话,那么剪辑师,也就是制片方才是最终的创作环节。这就造成了,有些导演在影片上映后会拒绝承认成片是自己的作品,从而诞生了DVD发售后的导演剪辑版。
也就是说,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流水线上,实际上存在三种作品:
一,摄影师主导的作品,虽然很多时候导演和制片方都不会承认摄影师的巨大作用。
二,制片人作品,这其实是好莱坞商业片最主流的制作方式,也就是说剪辑师其实是在制片方或者说就是某个具体的制片人授意或者指导下进行的最终创作。
比如哈维?韦恩斯坦,这货就经常以制片人的身份把一些导演作品进行最终的加工,然后包装一番就成了他公关院线方和奥斯卡评委的利器……不得不说,这个猥琐胖子这方面的能力独步好莱坞。
三,导演作品,这种电影在好莱坞以外的地方就算不是主流,起码也没有好莱坞的制片商们把事情做得那么绝。
就拿香港电影来说,大部分时候充满创作个性的独立制片和大片商流水线制片是并行的。把黎民伟和张彻领衔的香港电影奠基人们放在一边不谈,单说这种宽松的创作环境下诞生了王晶和王家卫这样风格具有高对比度的导演就不是一般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比肩的,更何况夹在两者之间的杜琪峰、徐克、吴宇森等等这些人更是让香港的风格多样并且极度饱满。
说了这么多,却绝不是题外话,因为凯萨的首次掌镜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的重要。
首先,凯萨以摄影师身份进剧组让整个好莱坞的摄影师和准摄影师们都把目光聚集在了福克斯的摄影棚。
凯萨的摄影水平先放一边,摄影师们关注的是凯萨具有什么样的权利。
可能有人会说,以凯萨的身份地位,想要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权利,甚至是对剧组里任何人都有任免的权力。
这话也对,也不对。
说这话对,是因为凯萨确实有这个权力,可以说除了导演不能换【因为这个写在合同上了】,凯萨想换谁就换谁,东木头还会无条件支持。
说这话不对,因为凯萨不会这么做。
因为行有行规,凯萨是以摄影师的身份进的剧组,而不是制片人。既然不是制片人,他就没有任何人事任免权,除非制片商在合同中明确了把这个人事权交给了凯萨或者导演,否则这个规矩就必须遵守。
有人会说,规矩的设立就是为了打破的……说实话,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涉世未深并伴随重度中二病,要不就是受过什么重大刺激之后的酒后胡言。
从稀特乐到撕大林,从洒大母到本拉灯,从说这个话的到办这个事的人惨死的惨死,被鞭尸的鞭尸,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好莱坞之所以是好莱坞,之所以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最强火力,就是因为这里面或明或暗的规矩牢牢地稳固着这一条产业链。
规矩不是不可以改,但是必须是非破坏性的,温和而又顺其自然的变化。
就比如制片人或者选角导演潜规则女演员一样有规矩,最起码你选上来的女演员必须符合制片商对人物的要求,其次演技要达标。
剧本写着女二号要求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黑人女性,一个选角导演却为了潜规则选了一个二十出头嫩得流水的白人女性,这就是典型的找抽。
在好莱坞混成摄影师的,起码有一部以上署名作品的摄影师们肯定不是傻子,所以他们从凯萨的摄影师职位曝光那一刻起就没有挪开过关注的目光。
凯萨的剪辑建议有没有得到认可?或者直白点说,凯萨有没有剪辑参与权?他身为摄影师的片酬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是一直以来困扰着整个好莱坞摄影师的终极问题。
要知道“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鸡晚”非常适合形容好莱坞的摄影师,电影摄影师这份工作在是一个高大上的艺术工作之前,它首先是一份体力劳动。
世界电影界可圈可点的女导演我不需要百度张嘴就来的:许鞍华、毕格罗、科波拉。
女摄影师呢?如果不许百度的话,恕在下孤陋寡闻了。
这不是什么性别歧视,这只是单纯的因为摄影器材太重了,不算“斯坦尼康”这种灵感来自坦克动平衡的摄影稳定器,单说一般的胶片摄影机,根据型号和用途最轻的也要五公斤,这还是因为要扛着器材跑动跟拍等等原因特意制造的便携式。
扛着五公斤的器材跟拍一遍奥马哈滩头登陆战试试,可以轻易让一个三十岁正值壮年的男性累虚脱,就不用说女性在力量上的先天劣势了。
可能随着科技的大幅度进步,摄影器材的逐渐超轻量化之后会涌现出更多的女性摄影师吧?但是目前看起来,包括电影摄影师在内的很多职业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先天的性别歧视,或者说性别筛选。
以这么重的体力劳动为前提,还要伴随着拍摄时高速运转的脑力活动,而片酬却可能只是演员和导演零头……凯萨的掌镜就更加显得意义重大了。
这一点,恐怕是包括二十世纪福克斯管理层和其他好莱坞巨头片商,甚至是凯萨自己事先都没有想到的。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摄影师们哭号了那么多次也没有换来任何他们当初想要的结果,因为在制片方眼中,摄影师永远只是一个可以随时替代的技术工种,而不是像对待导演和演员一样当做艺术家看待。
从某种情况来说,在电影演员和导演的光芒遮盖之下,电影摄影师的社会地位还不如那些摄影杂志的平面摄影师。
而在媒体对诸多的电影摄影师采访见诸报端之前,凯萨也是被前世的认知迷住了双眼,压根就忽略了摄影师的整体生存现状。
因为他自己的御用摄影师皮特虽然不存在剪辑参与权这种奢侈品,但是片酬绝对冠绝世界电影圈。
凯萨对自己人的慷慨之名,在娱乐圈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当杀青宴结束后,面对媒体的追问,凯萨反问了一堆问题之后,才算弄明白自己这次掌镜到底对全体摄影师意味着什么。
摆脱了不依不饶的记者,凯萨回到贝弗利山的别墅第一件事就是给皮特打电话仔细询问了最近在摄影师圈子发生的一些事件。
然后自然而然的,ASC【American-Society-of-Cinematographers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这个组织第一次出现在了凯萨的视线内。
不过这个协会看似是个工会性质的组织,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个荣誉性质大于实际意义的协会,它的会员只接收最少拥有五年摄影指导工作经验的顶级摄影师。
而且这个协会对成员的专业和品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会员爆出重大污点或者丑闻的会被开除会籍,这个道德洁癖似的教条有点像凯萨俱乐部的宗旨,恐怕这也是凯萨投去关注目光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ASC也参与过关于摄影师和制片方的劳资纠纷,但最终还是被外界认为是一个务虚名胜过处实利的组织。
而向全美望去,其他的摄影师工会哪个也不够资格跟好莱坞的大制片商们掰手腕。
这一切最终导致了摄影师的地位越来越尴尬,直到凯萨前世的2017年,也就是我们的时间线,摄影师的地位也没有任何喜人的变化,反而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尴尬。
本来,作为洗牌过后仅存的六大巨头之一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所有人,凯萨是没有立场为摄影师们说话的,他能做的就只是对以皮特为代表的自家摄影师多开片酬。
然而当他自己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到影片制作的时候,凯萨发现自己仿佛突然就被架在火上了。
一切来的是那么突兀而又自然而然,让他想起了前世上小学的时候开新年联欢会,也不知怎么的就被“架”上了台,硬着头皮唱了一首歌……
虽然过后找那个带头起哄的打了一架,但是身不由己的唱了一首歌这个事实让他长时间的耿耿于怀。
作为一个从小心里就住着一个杀戮魔鬼的人来说,凯萨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失控。
然而用群众的力量“绑架”这一招,是凯萨前世为数不多只能乖乖就范的绝招。
这一次的摄影师们虽然没有那么直观的起哄和围观,但是通过皮特的口述,凯萨依然可以了解此刻到底有多少人在等待自己的反馈。
这不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但这却是他凯萨?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然而皮特一句无心的话却让凯萨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件事情当中那么一丝耐人寻味的暗线。
放下电话,在便签上用汉语写下“哈维?韦恩斯坦”这个名字,在下面画下两道下划线后,凯萨扔下笔叹了口气。
“真的是你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