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见踪影

璇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赵四娘家最新章节!

    话说赵三郎兄弟俩奉命去给客人送面汤,赵三郎记性甚好,他把赵四娘的话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了客人;而赵四郎一则年幼,二则害羞,只能结结巴巴地表达出:“汤里没有肚肺,换了三个丸子”的意思。

    不过却没有一个客人计较汤底被换了。为啥?飘着青蒜花的奶白色汤汁上,若隐若现地漂浮着三个洁白如玉的丸子,看上去要比原先的肚肺汤更加诱人。更何况他们不过就出了一文钱买面汤,现在不但给了这么一大碗肉香四溢的热汤,还附送了三个价值半文钱的丸子,都这么实惠了,他们还有啥好抱怨的?

    听见性急的客人尝过鱼丸后直夸好吃,其他人也迫不及待吃起来。一尝之下,果然鲜美无比,又清脆爽口,再喝上一口肚肺汤,简直是人间美味。

    这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快看!大家快看那个小姑娘在做啥!”

    一时间面铺里的人都望向了那个人手指向的灶台。只见赵四娘面色从容,站在离灶台有三尺的地方,左手托着一团三和面,右手拿着一把削面刀,运刀如飞,一片片面片如同朵朵飞花,沿着弧形的轨迹,精准地落入了沸水锅中。众人见了,不由得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由于赵四娘削出来的面片颇薄,不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当四碗配上救急版面汤的刀削面热气腾腾地被端上那四位点面的客人的桌上时,大伙儿都不约而同地围了过来。只见碗里的面片基本上大小一致,都是两头尖尖,中间稍宽,如同柳叶一般,煞是好看。

    那四位客人方才欣赏了赵四娘削面条的绝技,见面条上来了便急不可待地吃了起来。嗯,面条和昨天吃过的手擀面一样很劲道,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才饱了眼福,他们觉得这刀削面吃在嘴里滑溜溜的,更加有嚼劲儿了,只觉回味无穷。

    其中一位客人吃得尤其的快,一会儿工夫,一大碗面就呲溜溜地下了肚。等他埋头把三个滑不留手的丸子全扒进嘴里,一抬头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大伙儿都在盯着他瞧,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道:“这面实在太好吃了,怎么都停不了口哇!

    那客人的一个同伴也把面条给飞快地解决了,笑着说道:“咱们几个是从下塘村来去镇上打零工的,大伙儿应该知道下塘村离镇上可不近呐!咱们要是在家里吃过早饭再去镇上,估计刚到镇上肚子就得饿了,所以咱们几个都是去镇上吃碗面啥的当早饭。昨儿经过这儿的时候,被铺子里的肉香味儿给吸引了进来。听说一碗带肉汤的三和面面条只要三文钱,就在这儿吃了。没想到这三和面呀,比那白面都要顶饥,咱们几个干力气活儿干到中午都没觉着饿,所以今儿一大早又过来了。”

    乡里人大多勤快,农闲的时候很多人会出来打零工赚点儿现钱。家境差的为了多赚几个钱维持生计,大多会选择在码头、窑场这种艰苦的地方给人做工。而家境过得去的多半不愿意吃这种苦,会选择去镇上找活儿干。在镇上干活儿的虽然不如在码头上干活儿的赚得多,可他们却更舍得花钱,像这四位来自下塘村的客人一样,愿意花几个钱买早饭的人不在少数。

    围观的众人中就有好几个和这些客人情况一样,打算去镇上打零工,到那儿再吃早饭的。他们之所以会进来,也是被铺子里传出的阵阵香气给勾出了馋虫,打算买碗面汤或是买碟肥肠解解馋,顺便歇歇脚的。现在听说这儿的三和面抗饿,好几个人原先买了面汤的客人忙一迭声儿地吩咐赵三郎道:“小兄弟,赶紧地帮我把面汤给换成这个三和面!”其他几个没买面汤的客人也纷纷要求再上碗三和面。

    赵三郎忙笑着应了,很快赵四娘再一次展示了她的削面绝技。

    满心好奇的食客忍不住打听道:“老人家,你家小孙女的这手功夫可真俊!都是打那儿学来的?”

    “我外孙女拜了个宁国来的师父,这些吃食都是她师父教的!”姜老爷子骄傲地回答道。

    “喔!”铺子里传来一阵惊叹声,众人心道:怪不得!原来是宁国传来的手艺呀!

    虽说这年头有好些人打着宁国的幌子,把国产的东西硬说成是宁国产的以求多赚几个钱,可赵四娘这手做吃食的功夫实在是绝了,说它源自宁国由不得他们不信呐!

    于是在“宁国效应”的影响以及众人的亲身体验之下,不断有人去点三和面面条。当然了这些人多半是家境过得去的,要么是去镇上打工的,要么是途径姜家滩走亲访友的。那些要去码头上搬货的人多半还是只点上一碗面汤,最多几个工友合吃一份儿干煸肥肠。不过他们中有好些人暗下决心,要是今儿能揽到苏记的活儿,就把苏记发的白面馒头带回家给家里人吃,自个儿则来这儿点上一份儿三和面面条,他们可听说这种面条比白面还抗饿呢!

    一时间生意大好,站在门口儿招呼的姜老爷子笑得合不拢嘴,而赵四娘却愁得不行。

    为什么?因为肚肺汤快不够了!为了保证汤汁的醇厚,赵四娘没有选择把两副肚肺放在一口锅里炖,然后再往汤里兑水的省事做法,而是选择了将两副肚肺分别放在两口锅里炖,坚持不再掺水的费力法子。可姜家就两口锅,第二天起来后,为了做早饭就得把其中一锅汤给盛起来放进木桶里。早上姜老爷子他们一起往铺子里赶的时候,就顺手把这桶给先运了过来。剩下的一桶还放在家里头,赵永忠还没运过来呢!

    怎么办?要回客吗?一想到连上门生意都没做成,赵四娘一阵心疼。就在这时,赵四郎跑来告诉赵四娘一个更坏的消息:碗碟都快不够了!

    要说这儿的碗碟很便宜,一文钱能买两个粗瓷做的。他们家铺子做前期准备的时候,虽说资金不足,可也各买了八十个碗碟。光说这碗吧,现在才卖了一桶肚肺汤不到,绝不会超过五十碗,怎么就不够了呢?

    赵四娘凝神细思,这才想起今早碗碟只带了一半儿过来,还有一半儿还放在家里呢!

    原来这几年由于禁海的缘故,姜家滩越过越穷,村里根本筹不出钱来修路。这儿的乡间小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前天把这些碗碟买回来放在手推车上从官道上运下来后,一路上就听见碗碟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撞击声,听得赵永忠父女俩一阵心惊胆战。他们只得尽量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把碗碟运回了姜家。

    有了这样提心吊胆的经历,昨儿来铺子的时候就采取了一半儿放手推车上,一半儿抱在手里的方式把碗碟运了过来,结果虽还是响声不断,但没有前天那么厉害了。

    今儿早上原本想延续昨天的做法的,姜氏怕孩子们抱着这么多碗碟会累着,坚持让留一半儿下来,剩下的一半儿由她们几个洗碗的带过来。结果现在铺子里就只有碗碟各四十只。

    其实肚肺汤没有了,赵四娘瞄见地上的那桶大骨汤,已经想出了用大骨汤代替的法子,要是客人不乐意就多送几个鱼丸或是一点小菜,应该是能摆平的,这还不算太棘手。可听说碗碟没有了,赵四娘头疼了。现在店里就只有五个人,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哪里抽得出人手去洗碗呀!

    实在没有法子的赵四娘只能把洗碗的盆端到了灶台边,趁着削面条的空挡咬牙切齿地洗上几个碗。

    为什么会咬牙切齿的呢?赵四娘生平最讨厌的就是洗碗了!没错,她很喜欢下厨,可并不代表她喜欢洗碗呀!前世的爷爷家是开面铺的,她从小就在铺子里帮忙,什么活儿都帮着干过,可洗碗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原因无他,她对洗碗深恶痛绝。尽管她妈妈老是劝她说,看到脏兮兮的碗筷肯定会让人不舒服,可一旦把那些碗筷洗干净了,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清爽了,特别舒心,让她也尝试着去洗洗碗。可她就是不乐意,遇到洗碗总是能逃就逃。唉,谁知道逃得了前世,逃不过今生呀!这些碗啊,就是她的债呀!

    赵三郎兄弟俩见妹妹一脸狰狞地洗着碗,都吓得小心肝儿“扑哧扑哧”乱颤,忙利用跑堂和收拾桌子的空隙蹲下来帮着洗。可即使是这样,碗碟还是供不应求。最后年仅八岁的乖孩子姜小虎,见哥哥姐姐们一阵手忙脚乱,自动自发地开始一边看着火,一边洗着碗。

    赵四娘见铺子里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心里不停地埋怨赵永忠他们动作太磨蹭。昨天洗碗的人手不够,说好了今天除了姜月娥之外,姜氏和赵三娘也一起跟过来帮忙的。他们一行四个人,就那么点儿东西,不要说用车运了,就是扛也扛过来了。可等到现在,不说东西了,连个人影儿都没见着,到底怎么回事儿?

    要不是铺子里实在走不开,赵四娘非得杀回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