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街机?

凝血之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科技复兴最新章节!

    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人才开始搭理他们。

    这批留学生在国内都经过了英文考试,但大多数只会看英文文献,口语不行,所以要先在华盛顿的几所大学里进行强化英语训练,然后再分配到全美各个著名大学开始学习。

    但也有少数口语过关的学生,李秦、李唐、韩立就是其中之一。

    李秦前世就是英文翻译,这辈子还自学了日文和德语,完全不需要进行语言强化。

    李唐和韩立也都是北大和清华的高材生,语言方面不比他差,三人在这方面都没有问题。

    所以美国教育部在半个月后根据他们的专长,将三人分配到了临近硅谷的“斯坦福大学”。

    李秦对自己被分配到“斯坦福大学”很满意,尽管这是一所在40年代后才稳定进入美国前十的名校,此时与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耶鲁相比,名气上还是差了一些。

    但在李秦眼里“临近硅谷”这一点非常重要,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科学”在70年代后也总是处于世界第一的排名,关键是这里还有那些名校所不具备的高科技和商业气氛。

    这一点格外重要,因为他不是来学习的,一直都不是!

    他要振兴国内的ic和it产业,但这两个堪称是最烧钱的产业。

    所以不管他有什么计划,首先都要解决“钱”的问题。

    但这个时代在国内赚不到钱,未来十年国内依旧处于凭票买东西的年代,不仅没有供他发展的人才和市场,连政策方面也有大片空白。

    他要赚钱只有想办法到西方国家,包括ic和it领域的人才,暂时也只能在国外寻找。

    “哥,这所大学,真的很大!”

    李唐来到斯坦福大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个。

    这座学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校园占地面积大得离谱,全校足有八千多英亩的面积。

    这是什么概念?

    可以参考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只有两英亩,而北大和清华加起来才2000英亩,这样一对比就知道斯坦福大学的地盘有多大了。

    所以学校在50年代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将一千英亩的土地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的资金和学生实习机会,自此斯坦福成为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

    很快斯坦福工业园区里的高科技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工业园区随即向外发展扩张,终于在70年代形成了美国科技尖端、人才高地的“硅谷”。

    “老四,这里可不仅仅是大而已!”

    李秦知道只有身处这样一个科技与商业并存的氛围里,他的计划和抱负才有机会施展。

    但他很有耐心,初来斯坦福大学的前一个月,他只是和弟弟,还有韩立埋头于计算机房和图书馆。

    三人表面上是在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编程技术,实际上是在了解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利用那些灵魂里的海量知识来勾勒未来。

    他虽然把大部分灵魂剥离出去,但是灵魂里的知识却在融合过程里被他消化了。

    不过这些记忆对于七八十年代的技术了解不多,因为那都是过时的东西了。

    这时美国的ic和it领域究竟发展到什么水平,他必须好好了解一番,然后才能规划未来的发展路线。

    这期间他也没忘记观察学校里的那些天才学生,甚至还跑到过硅谷偷窥那些未来的名人,比如刚刚成立苹果电脑公司的乔布斯同学。

    当然了,他每天也会检查一下自己的公寓,看有没有人在暗中监视自己,毕竟他身上有不少秘密,绝对不能让人发现。

    他知道这种监视肯定会有,当年爱因斯坦被fbi一直监视到去世。国内一些从事科技行业的公司老总,同样是连电话都被监控。他将来只要做大了,必然也会遭到如此对待。

    现在就已经是如此了,他和李唐、韩立的公寓里就装有窃听装置,今后说话就要注意点了。

    三人在斯坦福大学低调的待了一个月,计算机系的一个研发小组终于找到他们,希望他们能加入研发一种小型计算机的任务。

    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旦某些科技有可能产生突破,各个大学的教授和博士们便开始撰写论文,提出众多相关的基础理论。随后各大公司便基于这些理论砸钱,再由这些教授和博士带头成立研究室,开发出能够用在商业、军事领域的新科技、新技术。

    这就是所谓的科研,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是强还是弱的根本。

    此时的国内在这方面自然捉襟见肘,现在不仅缺少搞基础理论的主将,能够搞科研的基础人才也极其匮乏。

    最无奈的还是小钱钱严重缺失,这让未来的众多留学生只能留在美国进行科研。

    但不能说他们心里不爱国,这里的原因太复杂,主要还是国家没钱,人才和环境缺乏所致。

    李秦上辈子经历过种花家“科研不差钱”的年代,也见到过那个时代各个科研领域都呈现出群体性井喷的态势,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科技树”要成长,唯一的途径就是“氪金”!

    这个研究小组找到他们是因为三人的资料上有过大型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李秦留学前一直在北大电子仪器厂工作,参与了研制种花家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但每秒钟运算百万次的计算机在美国早就称不上超级计算机了,美国人在两年前就开发出了每秒运算2.5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所以研究小组的成员根本瞧不上这三个从中国来的土包子。

    但是作为中美建交幕后的政治任务之一,他们也不能让三人一直待在计算机房和图书馆。

    李秦和李唐自然不会拒绝邀请,他们和韩立一块加入了任务小组。

    但美国人不打算让他们进入研发核心,三人只能接触到最外围的研发环节,具体任务是负责测试计算机的性能。

    李唐和韩立觉得这和自己的专业不符,他们更希望进入硬件设计和开发的核心环节。

    但这个目前不太可能,两人心里颇有点小情绪。

    李秦当然不在意这些,现在种花家在计算机领域确实还不入流,美国人让他们打个下手就不错了。

    再说他也没有搞科研的想法,他的优势是清楚未来五十年ic和it产业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数次行业革新。

    这么说吧,未来五十年无数的科技拐点都在他脑子里装着,随便抓住一个都能让他在it和ic领域闯出一番天地。

    但仔细考虑后,他还是把目光放在了街机上。

    原因只有一个,这东西来钱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