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知识至高

敢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我是我爸的大哥最新章节!

    吃了饭之后,唐爸就去找那个族里叔公了。

    唐行之则是被太公拉着说话。

    他和太公从来没碰过面,太公在唐爸高考前几天去世,那时候还没有唐行之。当时为了让唐爸安心考试,谁都没有把这件事和唐爸说。

    二太奶倒是抱过唐行之,这是续弦的太太,爷爷的亲妈妈在2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现在的太公和二太奶特别疼爱唐爸。有太公在,他们老唐家的家族就在,唐爸也能得到家族的关爱。等到太公去世了,唐爸的安心之处就会减少一个。

    太公是一个智者,二太奶是个好人。

    一个人如果得到了“好人”之类的评价,多半是被坏人欺负了,有了对比。

    太公一去世,二太奶就被虐待,唐爸唐妈清明回家,太奶哭着和唐妈说,家里吃猪蹄,就给她吃猪的指甲盖。没多久二太奶就去世了,老人受虐待多了,觉得活着没意思,上吊自杀。

    因为不是正常的死亡,按照习俗,二太奶没能葬在太公旁边,而是在山下路边,孤零零的一处坟。

    每年清明扫墓,把太公所在的山上的坟都修了之后,唐行之会去给二太奶修坟。因为二太奶抱过婴儿期的他,他觉得亲切,会坐在坟前自言自语一会儿,发泄一些情绪,就当是真的有谁在听。

    现在唐行之想着,想办法把太公和二太奶忽悠出山。然后给太公找医生检查身体,好好养护养护。让这两个疼爱唐爸的老人多活几年。

    唐爸的命实在太苦了,不仅是生活的穷困,从小在村民嫌弃厌恶的环境下长大,就连爷爷奶奶对他都不好。

    在唐行之出生那年,爷爷奶奶就带着所有叔叔住到了那小小的单位房里,两老就不劳动了。真正疼爱孩子的老人,哪里舍得给孩子增添这么大的负担?别家的孩子到县城工作,逢年过节回老家,父母都会给孩子准备米面和鸡蛋。

    唐爷爷对唐爸算是普通,只是让唐爸帮叔叔和叔公,但也只是说说,没具体要求。

    唐奶奶就比较过分了,会有精确的要求。而且为了让唐爸付出,她从没有承认过唐爸的好和奉献,从来都是不满意和指责,唐爸为此非常痛苦。曾经唐行之也不懂为什么,直到他学了心理学,明白了打压式的精神控制。

    可以说,直到遇到唐妈之前,唐爸并没有哪一天被真正的关爱过。

    要想拐走太公和二太奶,就可能要拐走叔公一家,也就是要拉他们一把。

    想明白了这个逻辑后,唐行之脑子里就有了基本思路。

    太公实在是个目光长远的人,问了唐行之是哪里人,唐行之说绿城,他就问那里的小孩是怎么样生活的。

    唐行之哪里知道……

    不过太公也没办法求证……

    “一般家庭的小孩是家里老人带,如果有钱,大人上班的时候可以把小孩送到保育院。”

    “那是什么?也是学校吗?”

    “性质类似,但不教什么东西,老师就带小孩子玩,可能会教教唱歌。”

    “那大点的孩子呢?”

    “和公社孩子一样念书,课本是一样的,但老师会厉害许多。绿城的建设是跟着大城市学的,比如学燕京、沪市的一部分,学生学的就是某个方面的建设。现在百废待兴,读书是特别有前途的一件事。”

    太公琢磨着,古今中外这世界各方面都是读书人的,读书真的可能很重要……

    “不会再出现几年前的事情吧?知识越多越不行,知识分子被打击,高考出现什么英雄交白卷、好汉得零分,然后录取从低分录取。”

    “不会,之前是有坏人断章取义,把意思给扭曲了。原来意思是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有问题,但知识本身没问题。要知道知识的反面就是无知,谁会希望老百姓无知呢?未来我国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是兴国根本。”唐行之很认真的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是读书的人太少,所以其中少数读书人起了坏心思,初期没人能发觉。等到未来,天底下孩子都能读书了,坏人就骗不了人了。”

    “天底下孩子都能读书?不敢想……”太公看了一眼被强留下来旁听的叔公、两个叔公的孩子,突然咬牙,“不过,也不是谁都能读好书的……那当工人有前途吗?”

    “如果是良心工人,或者抢国外生意的,会很有前途,但这需要知识,需要读书。”

    “当农民呢?”

    “未来的农民也是很高端的,也需要很多知识。比如一块地盖很多层,每层里用人造光代替太阳光,这样一亩地可以当几十亩用……当然这可能是几十、上百年后的事了,我看一些报刊看到的。”哪怕这些话传出去唐行之也不怕,科技不够的时候,造价是不允许这些出现的,而且这些东西北欧一些农业强国已经搞得很厉害了。

    “还能这样?真厉害……那从商呢?”

    “现在从商风险很大,过个几年可能会很火,但仍然是被瞧不起的。再往后可能会赚钱吧,不过也不能只看钱,商人的本质是资本家,是剥削阶级。我相信如果商人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那么终究是会被人民唾弃的。”

    太公问了唐行之许多问题,唐行之都能一定程度的给与解释。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强一个人的逻辑。许多人上大学之后再回家,会发现和父母完全无法沟通了,这就是读书学到的逻辑和家乡老一套腐朽的逻辑产生了矛盾。

    太公一个山村里的老人,清末民初时候出生的人,居然能够和唐行之心平气和的聊一天,他的眼界远超唐行之接触到的这个年代的其余任何人。

    晚上在太公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

    唐爸带着唐行之在附近转了转,两人就动身回乡了。

    “怎么样?读书的事都搞定了吧?”唐行之问。

    “搞定了,堂叔让我去兼爱中学读书,他在那里教书。”

    ?

    兼爱中学?

    怎么不是县城中学?

    对了,唐爸好像高考失败了几次,那估计他去兼爱中学也没读好。

    想想唐爸好像不是他自吹的学霸啊,之前就高三毕业了,又去兼爱读了两三年,然后再去县城两三年?这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不懂的以为他搞卧底去了。

    唐行之琢磨着,唐爸现在年纪还小,可以让他多碰壁。读书时候碰壁有利于成长,要是读书时候一帆风顺,出社会被人收拾得狠了,很容易一蹶不振的。像唐行之,之前自闭了好几年,最严重的时候几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对了,行之,我公说你是个很棒的小伙子。”

    “哈哈哈哈,被表扬了,真开心。”

    “接下来你打算干什么?”

    “先卖酒,想办法扩大生产,然后搞个再生资源回收的生意。”

    “好厉害的名字,但那是干什么的?”

    “收破烂的。”

    “……也挺好的。”

    “哈哈,是的,甚至是非常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