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玉米会议(求收藏)

六品菠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超级妖精农场最新章节!

    凌南市是省会城市,省农业局就坐落在城市西北角。

    就在李磊动身前往南海省的时候,农业局偌大的会议室内,正在举行一次高层会议。在座之人,赫然有三位省厅级领导,十多名市级领导以及众多农业局专家教授。

    会议采用的是视频会议形势,会议室角落摆放着一台显示器,显示器内,一名精神矍铄,满脸皱纹的专家正在做有关介绍。

    如果李磊在此,他肯定一眼就能认出,这位赫然是曾经去过农场的那位老教授。

    “林秘书,刘主任,各位专家,我现在位于中科院农业所设在南海省的玉米培育基地。”

    “玉米良种已经栽种两个多月,根据培育者李磊的建议,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特殊措施,采用完全的粗放式管理。换句话说,这种种植方式,和普通大田种植没有任何区别。”

    “据我所知,国内早在09年就培育出亩产两千斤的玉米良种,但是始终无法大面积推广。因为新型玉米良种一旦和普通玉米混合种植,第一代就会减产到一千两百斤左右,而且还是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

    闻听此言,一名专家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在试验田种植的时候,咱们能及时抽掉雄蕊,只保留优秀父本授粉,但是大田种植做不到。周围栽种的都是低产量玉米,玉米又是风力授粉。这种情况下,新品种售价高,产量却和普通玉米相差无几,除非强制所有农户种植高产玉米,否则很难大面积推广。”

    听见那位专家的感叹,上首中年人沉吟着问:“周老,李磊培育的玉米良种,难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周老面露喜色:“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在实验种植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分段式栽种。把全部玉米良种分成三块,一块完全使用良种,田地附近没有其他玉米品种。”

    “一块同样全部良种,两侧种植着普通品种的玉米。”

    “最后一块是良种和普通品种一比一混合种植。”

    “尽管新型玉米尚未到收获季节,但是基本可以确定,除非刻意控制,否则新型玉米不存在与其他玉米主动杂交的可能性。”

    “周老师,这是为什么?这些玉米明明是同一种植物啊?”有专家疑惑的问。

    在自然界,就连不同物种都存在繁衍后代的可能,比如马和驴诞生骡子,老虎和狮子诞生彪,分明都是玉米却不能繁衍,想想就令人觉得怪异。

    周老无奈的说:“道理很简单,因为成熟期相差太大。国内所有玉米品种,成熟期介于98天到110天之间,最短不低于93天,时间再短的话,玉米很难成熟。而李磊培育的新型玉米,成熟期仅仅八十天左右。当然,因为第一批玉米尚未成熟,这个数字只是我们的推测。”

    “轰。”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众多政府人员或许不清楚其中的意义,在座专家却知道的清清楚楚,成熟期提前十多天,在农业方面的意义无比深远。

    “现在你们该知道了,新型玉米五十多天就长出雄蕊,开始授粉结果,而普通玉米却仍然处在成长阶段,自然不可能出现品种混杂。”

    “八十天成熟,这实在太惊人了!”有人赞叹道。

    “事实就是如此。”

    周老同样是赞叹不已,“哪怕新型玉米不是高产品种,单凭提前二十天成熟这种特性,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李磊的贡献就不可磨灭。可以说,早熟这项特性就是玉米中的‘野败’,拥有着独一无二,不可匹敌的优越性,它为今后所有玉米良种的培育铺平了道路。”

    一句话,会议室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野败是什么?

    当年袁教授能够培育出杂交水稻,成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其跨越式进展就是发现了父系不育品种——野败。

    正是野败的出现,才使得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成为可能。

    “暂时来说,成熟速度惊人,这只是新型玉米的一个优点。至于其他优点,我们对种子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型玉米的含糖量较低,热量减少,却含有更多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顿了顿,周老激动的胡子乱翘:“一直以来,玉米都被归类到粗粮行列,质地粗糙,不易消化,和小麦以及大米不能比,因此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主粮。但是这些玉米不同,它们口感极佳,入口滑腻,无论营养价值还是味道,都比米饭和面粉高出一筹。”

    “什么?”

    这次轮到政府人员吃惊,其中几人异口同声的问:“玉米面比面粉更好?”

    “正是。不过这是第一代玉米,第二代玉米的品质肯定不如第一代,具体变成如何,至少还需要二十天才能得到答案。”周老解释道。

    “砰砰。”

    林秘书拍拍桌子,威严的扫视着众人,“周老已经解释清楚,对这种新型玉米的发展前景,大家都说说吧!说完之后,我会向省里报告。”

    “林秘书,玉米对水土要求低,适应性强,既然是高产高营养价值品种,毫无疑问值得大力推广。”

    “我赞成。咱们省山区面积不小,山区种植玉米明显比种植小麦合适,现在产量已经提上去,相信足以解决山区群众的口粮问题。”

    “李磊这小家伙真是不得了啊!听说他刚大学毕业吧?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假以时日,肯定又是一个袁教授。”

    “……”

    议论声此起彼伏,既有对新型玉米前景的分析,又有对李磊的欣赏。

    大家可能立场不同,如果搁在其他问题,多半有赞同有反对,不过面对这种足以改变世界的良种,意见却是出奇的一致。

    培育者惊才艳艳,必须奖励;新型玉米品质一流,必须推广。

    一个小时后,会议顺利结束,随着各位专家离开,李磊的名气迅速流转于农业专家圈。

    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哪怕只有这一项成就,在农业领域,李磊已然成为最受人瞩目的那个。

    (虽然来自农村,却是第一次写乡村文,更新慢了点,大家多多见谅!谢谢书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