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朱由检方从哲最新章节!
皇上死了!
万历刚死,朱由检就被李恩带到东阁,李恩跑到景阳宫敲响了召集大臣的钟声。
一座钟不足以响彻全城,但引起了北京所有钟鼓楼的共鸣,所有钟鼓楼的太监一齐敲钟,钟声在炎炎夏日,清楚地送到了京师各处。
听到响彻全城的钟声,在京官民人等不约而同的听下脚步,车马也都停下。
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听到钟声将白布缠在腰间,不约而同的用最快速度朝皇宫奔来。
百官聚集到午门外,方从哲等十余人带着朱由检从午门走出。
方从哲将锦匣送到朱由检面前,确认火漆完好后,缓缓打开锦匣,取出圣旨:“大行皇帝遗诏,众臣听旨!”
苍老的声音在午门上空回荡,众官员齐齐跪下。
方从哲缓缓张开圣旨,用从未有过的洪亮声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冲龄,绩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
念朕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察采半空,加以矿税烦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边衅渐开,夙夜思维,不胜追悔,方图改辙…”
前半段是万历自己反思,他也意识到他派去各省的那些税监、矿监不是什么好东西,把各省搞得民不聊生。
然后转折点是万历说自己意识到了,但只能让后人改了,然后进入中间部分:“皇太孙朱由检聪明仁厚,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
尚期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鸿图,皇太孙宜及时册立,瑞王、惠王、桂王各择善地,令早就藩封。”
到这里一切都很正常,可再往下,朱由检就听出不对了。
“福王乃朕之爱子,太孙继位,当保其安然为王,万世不动,朕之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朕大行后,着进太后位。”
万历预判了朱由检的预判,在遗诏里都把朱由检想搞事的苗头掐断了。
再往后诏书又恢复正常,曾经上书废弃矿税的臣子都酌情起用,一切榷税并新增织造、烧造等项,悉皆停止。
各地衙门在关人犯,送法司查审,应当释放者一律释放,最重要的一条是边军缺饷,多发内帑以助军需,阵亡将士,速加恤录。
最后一句是:“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亲王藩屏为重,勿得擅离本国。
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官,地方攸系,不许擅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并官逆光进香,诏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群臣最后一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第二天清晨,午门外跪满了在京七品以上官员,此起彼伏的嚎啕哭声在午门上空回荡。
辰时正,左掖门开了,这扇门只为内阁开,方从哲孤零零的从门里走出。
右掖门也开了,这扇门为司礼监开,李恩、张宏等司礼监太监从中走出。
朱由检则从正门走出,有操办王皇后葬礼的经验,他这次也熟悉大概流程,并且,昨晚他已经跟礼部官员了解了皇帝葬礼的注意事项,带着百官举行葬礼。
依照万历遗诏,葬礼的一切都要在27日之前收场,27日过后,礼部开始操办朱由检的登基大典。
7月31日,礼部尚书孙如游拿着亲自送来改元念号,礼部拟定了四个年号:乾元、兴福、咸嘉、泰昌。
朱由检瞅着这四个年号,哪个也喜欢不起来,尤其是最后这个泰昌,感觉用了就会短命一样。
拿起朱笔,在御笺上写下“崇祯”二字后,送给孙如游,自己想了个年号。
8月1日清晨,新一轮的朝阳照耀在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上,坐落在三层汉白玉丹墀上的皇极殿,殿门大开。
朱由检头戴冕旒,五彩珠玉发出细碎而清脆的碰撞声,朱由检要求一切从简,他身上穿的还是万历十岁登基那年穿的兖龙袍。
针工局工匠在万历小龙袍的基础上,加以裁剪填补,一番操作下来,成品看着跟新的一模一样。
五色丝线织就的日月星辰光彩夺目,腰系白罗玉带,披大绫六色彩綬,着朱红鞋袜。
因为已经四十八年没举行过登基大典了,掌礼的鸿胪寺官对这般规模宏大的登基大典生疏异常,调度乖张,漏洞百出。
朱由检已经走完玉阶,百官还在下边乱哄哄的,不知道自己该站哪儿。
即便很乱,这也是登基大典,朱由检进位御座,将军卷帘,尚宝卿将玉玺印敕陈于宝案之上,知班官宣布百官班位,赞礼官宣读行礼仪式。
百官先行四拜礼,捧表官、内赞官、宣表官等人忙活完之后,群臣再行五拜礼。
五拜礼后,群臣将笏板插于腰间行三鞠躬礼,再拱手加额,三呼万岁。
偌大的皇极殿内久久回荡着万岁之声,这一连串礼仪下来,朱由检只觉繁琐,即便面对这般盛大的景象,心里也没多少豪情了。
他一抬手,旁边的司礼太监李恩会意:“平身~”
“谢陛下!”
之后就可以开始了,朱由检提起一口气,脸上洋溢出微笑,高声道:“朕承继大统,今后还需各位爱卿鼎力协助,今朕下天子第一诏。
着锦衣卫抓捕原辽东镇守太监高淮,压缚辽东,于军前斩其头颅,传首辽东镇边军。
锦衣卫奔赴辽东后,将辽东的张、刘、田三大家族人员悉数抓获,于百姓面前,凌迟处死,其家产全数折成钱粮,用以军需。
辽东都司往后十年,朝廷与地方官吏不得已任何形式向辽东都司的百姓收取税赋,凡有官员敢取民一厘一米,朕必夷其十族,以慰辽东百姓。
历年来,辽东都司接纳的蒙古降夷,编成行伍,组三千营,于京郊定忠营旁立营,其等家眷可同来京郊,由朝廷赡养。”
清朗的声音回荡在皇极殿内,群臣躬身齐呼:“吾皇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