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侍从武官

哼哈大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时间过得飞快,只是转眼之间,就进入了崇祯元年的十月下旬。

    大明京师北面昌平附近的崇山峻岭,九月时还是一片青翠,到了十月就开始转为红黄之色,之后不过半月,就尽数飘落了。

    来自塞外的冷风,越过京师西北的崇山峻岭,让大明京师的天气,比往年更早地进入初冬的季节。

    东江镇防御作战和塞北草原上的军事胜利,让崇祯皇帝对辽东的局势暂时放下心来,注意力也暂时转移到了关内,转移到了京师。

    如今,位于京师西南不到百里的涿州新军训练大营之中,新军预备兵集训结束之后已经搞了半个多月的考核甄选,此时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而皇明忠义讲武堂的第一期学员也到了分配去处的时候。

    一些勋贵和官宦世家子弟,比如吴惟华、陈格尔巴图等人,都被安排到了京师三大营里面任职。

    而一些由各省督抚推荐的青年武官,比如许定国、李惟鸾等人,则继续回到原来的任职地任职,将讲武堂里学来的练兵之法,推广到各地营兵和卫所中去。

    还有一些幸运儿,直接被皇帝钦点,在毕业会操结束,就进了皇宫大内,在乾清宫新近设立的侍从武官处任职。

    当然了,说的好听一点,这些幸运儿是来担任皇帝的侍从武官,说的不好听一点,其实就是皇帝的御前侍卫。

    御前侍卫本来是锦衣卫拱卫司的职司,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去。

    即便是如今锦衣卫的拱卫司和殿前司指挥,都是皇帝亲自挑选并且高度信任的人,那也仍旧要从制度的设计上形成相互制约,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任何危险。

    因此,崇祯皇帝借着一次与三位军机大臣单独议事的机会,说出了自己的这一想法。

    完全由内帑出资,在乾清宫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前院东西厢内,设立一个新的小型机构,就叫御前侍从武官处。

    崇祯皇帝对着三位军机大臣谈古论今,不仅说起了两汉时期的羽林郎,还说起了隋唐时期的千牛卫等等,前前后后讲了一个多时辰。

    如今,经过了半年多的磨合,三位军机大臣都很清楚皇帝的性子,一旦皇帝亲自提出了一个想法,并且主动向他们论证其合理性必要性,那么这个想法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

    若是皇帝又在提出设想的同时,附加上了一个暗含着让步意味的条件,比如说由内帑出钱,不需要军机处或者内阁编列预算等等,那么这就说明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干了。

    再者说,最近一个时期,东江镇和塞北草原上的连续军事胜利,也让三位军机大臣对皇帝的眼光,有了很大的信心。

    所以这一次,三位军机大臣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提出了一点建议,就是侍从武官处只能担任御前侍卫的职责,而不能再有其他的职能。

    崇祯皇帝当然一口答应,他也没想过要在军机处和皇帝之间再增设什么机构或者环节,因为那样的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就压落空了。

    崇祯皇帝设立御前侍从武官处的目的,不过是想把如今讲武堂中的那些青年俊杰,以及今后军中的一些优秀年轻武官,挑选一些可以大用的,弄到自己身边来。

    一来亲自调教培养一番,以便将来重用;二来增加这些人对皇帝乃至皇室的忠诚度,进一步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同时也是要提高武官的政治地位,毕竟华夏传统中的文贵武贱,演进到明末的时候,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文武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愈演愈烈,到了最后还引起了武官阶层的集体反弹,要么飞扬跋扈,不服文官统帅的调遣,要么阳奉阴违,暗地里却坑死了不少文官统帅。

    这个问题想要避免,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个是派出监军御史,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武将阶层,体验军旅生涯,提高军事素养。

    另一个,将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武官,提前拉到皇帝身边,近距离地感受和认知一下朝堂之上的政务运作,培养一下他们的大局观。

    而被崇祯皇帝钦点,进入侍从武官处的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一共十二人,都是皇帝在后世就已经知道名字的明末悍将,比如黄得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讲武堂开学典礼的时候,就去过了通州,并刻意地与讲武堂的学员们共进了午餐,当时就与黄得功在一张条桌上用饭,自然是没话找话,与黄得功多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还给他夹了两次排骨。

    皇帝这么做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后当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对黄得功这样的辽镇底层小军官来说,这却是一份天大的荣耀,始终让他心存感激。

    再后来,崇祯皇帝又从锦衣卫和东厂探子汇总上报的京畿奇闻之中,看到了关于讲武堂学员黄得功的一条记录,知道了他带着老母进京入读讲武堂的情况。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崇祯皇帝马上就让王承恩派人去了通州,把黄得功的老母亲徐氏接进了宫中,委托给皇后周氏等人照顾,平时也可以帮着后妃们打理一下后苑御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和几块菜地。

    本来徐氏对于被皇帝突然派人接到皇宫里面,一开始还有点抗拒和不适应,为了儿子的前程,硬着头皮才勉强答应了,不过到了宫中之后,徐氏很快就在帮忙打理后苑菜地的劳作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专长,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见及宫中诸位后妃,对待自己也都很亲切,很友善,于是渐渐安下心来。

    把徐氏接近宫内安置之后,崇祯皇帝不仅下旨褒奖了黄得功孝顺老母的品德,而且还让徐氏亲自到通州的讲武堂中,探望了一次黄得功。

    知道自己的老母亲在讲武堂外得到了皇帝的特意关照,再无后顾之忧的黄得功,对皇帝陛下更是感恩戴德。

    此后,不管是练长跑、练队列,学习火枪火炮,以及操练弓箭骑射,每一次都是拼尽全力,唯恐落了后辜负圣恩。

    如今的黄得功更是在讲武堂毕业之后,直接被选进了侍从武官处,与其老母徐氏相隔不远,每天都能见面。

    除了来自辽东镇的黄得功以外,有幸来到侍从武官处任职的,还有山海镇的刘肇基、东江镇的尤景和,以及蓟镇、宣府镇、延绥镇等地的吴三桂、曹鼎蛟、尤养昆、侯拱极、戚元弼、刘廷杰、贺赞、虎大威、猛如虎。

    如今这些人已经被传进了宫内,领到了御前侍从武官处特制铜制通行令牌,只是还没有正式上岗,还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乾清宫总管太监王承恩的指导调教下,努力学习着皇宫大内以及乾清宫御前的各种规矩。

    乾清宫月华门西侧的养心殿,在后来的历史上,最终取代乾清宫,成为了满清皇帝们的日常起居之所。

    因为养心殿所在的宫殿群,要比乾清宫小上很多,不像乾清宫那样高大巍峨,住起来不觉得空旷凄凉,更有居家生活的人间气息。

    但是现在的养心殿,还从未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明朝的皇帝偶尔把它当作读书学习之所,但从来没有在此居住或者留宿过。

    如今养心殿的前院,更被设为了侍从武官处的地方。东厢为侍从武官处都管和知事的公事房,西厢为侍从武官处武官的休息住宿处。

    侍从武官处设有一个掌事,掌事下面设一个知事。这个掌事由御马监总管太监褚宪章兼任,不过目前褚宪章赴东江镇督战,还未回到京师。而知事则由侍从武官处的武官们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