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中堂里,赵贞吉拿着姚继可弹章批红本,气呼呼地质问高拱:“姚继可是巡边御史,巡边御史弹劾官员,朝廷若不纳,当差官勘实,再予处分;怎么吏、兵二部就直接驳回了弹章?照新郑这个做法,巡按、巡边御史索性裁撤了吧!”
“宣大军情紧急,不能因小失大,当特事特办。”
高拱耐着性子回应道。
“动辄破成例,岂不是为所欲为?”
赵贞吉大声道,“时下各地的官员都在晋京途中,大计在即,不靠巡按御史的荐举、纠弹,吏部拿什么考察天下官员?”
“内江说到考察,我倒是想说说这里面的弊病……”
高拱话未说完,就听“高老先生接旨——”
的尖嗓声传来,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在几个散本太监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宣旨:
谕掌吏部大学士高拱
朝觐在迩,纠劾宜公。
自朕即位四年,科道官放肆,欺乱朝纲,其有奸邪不职,卿等严加考察,详实以闻。
高拱接过谕旨,惊讶的目光投向张居正。
似乎在问:“这就是你想出的新法子?”
张居正会意一笑。
前日从高拱朝房出来,他连夜差游七去拜访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管家徐爵,请他在冯保面前说项,让冯保向皇上进言,考察科道。
宦官早就对科道不满,也知皇上早已不能忍受科道的渎扰,正不知如何约束,听到考察科道一语,无不欣然接受,遂有谕旨颁下。
“考察科道?!”
赵贞吉惊问,他不敢相信,盯着高拱问,“这真是皇上的意思?”
李春芳插话说:“或许是叶梦熊几位御史上本反对宣大纳降,令皇上生气了?”
“谕旨在此,焉能有假?”
高拱不悦地说,“科道会同吏部考察百官,但不是说科道可免于考察。
若皇上有旨,即应考察,这也是有先例的。”
“哼哼,谕旨?有人撺掇也未可知!”
赵贞吉冷笑着说,随即起身道,“即使是皇上的意思,赵某也要抗旨,请皇上收回成命,我这就写本!”
不到两刻钟功夫,赵贞吉拿着文稿回来了,甫落座,就赌气似地念道:“臣俯诵考察科道谕旨,不敢仰赞。
乞皇上毋以叶梦熊波及诸言官,一网打尽,以致人心汹汹,人人自危。
愿收回成命,特加宽赦。”
“内江,还是算了吧。”
李春芳劝了一句。
“来人!”
赵贞吉喊了一声,不理会李春芳的劝阻,把奏本递给书办,“直送文书房!”
快交午时了,阁臣正要散去,散本太监前来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