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崇文门十里,就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报国寺了。

此寺宽广深邃,僧舍整洁,百官入觐者,多寄居于此。

今次大计,朝觐各官,照例也在报国寺寄居。

正月初六辰时刚过,吏部侍郎张四维带着考功司郎中穆文熙到了报国寺。

朝觐官员数千,事前已接到札谕,早早就按职务、地域排序站立在寺院山门台阶下,众人看到邸报所刊嘉兴知府徐必进被处分一事,被令行禁止的气势所慑,散漫拖沓之气,为之一扫而空。

张四维健步迈上台阶,转身高声道:“诸公,本部堂就关涉大计事,宣布于众。”

他清了清嗓子,道,“今次大计,不袭故套。

吏部建有簿册,上至高阁老,下至主事,皆留心查访,对各官操守、政绩及官声,均有记录。

故不再像以往,只凭上官考语定等次。

抚按特别论劾要罢斥者,也可能留;抚按特意推荐要晋升者,也可能去。

要而言之,改革有三。”

他伸出食指,“其一,不循常数。”

说着,拿出一份邸报,“这里刊有高阁老《公考察以励众职疏》,曰:‘数十年来,每遇考察,惩汰官员,必参照上年之数,袭为常故。

其数既足,虽有不肖者,故置不论;其数不足,虽无不肖者,强索以充,可谓谬矣。

自今以始,果不肖者多,不妨多去;果不肖者少,不妨少去,惟求至当,不得仍袭常故。

’”

张四维抖了都邸报,“本部堂只是择其要者,具体实施方法,不再赘述。

此疏关乎吏制者甚大,诸公当细阅之。”

“其二,”

张四维依然伸出食指,道,“察典官员之处分,多有革新。”

他转向穆文熙,穆文熙拿出一份邸报递过去,张四维接过,举在空中,“这里刊有高阁老的《详议调用条约以便遵守疏》,一则,贪酷不止革职为民,还要拘提追究。

二则,细评等第,因材施用。

往者大而化之,只评‘才力不及’,拟为‘调用’便了事。

才力不及有各种情形,应细分之。

今次考察,若只是才力不胜繁剧,犹堪以原职调用者,就注拟于‘才力不及,调简僻地方’项下;若原非繁剧,亦不堪以原职调用者,就注拟于‘才力不及,调闲散衙门’项下;其迹涉瑕疵,尚未太著者,姑注拟于‘才力不及,降级’项下,或才力不及,不宜有司,文学犹堪造士者,则注拟于‘才力不及,改教’项下。

待过堂之日,本部当面质证,考语与质证相符者,相应调用。

三则,知县、推官才力不及改为教职者,不惟改府学学正,亦可改县学教谕,此事高阁老另有奏疏,不再赘述。

此疏亦有诸多具体实施办法,诸公亦当细阅之。”

“其三,”

张四维还是伸出食指,“大度容错,不摘细过,免塞自新之路。”

说着,又接过穆文熙递过的邸报,“这里有高阁老《复科道官条陈考察事宜疏》,其中说到:‘隐细之过不必指摘,诖误于前、悛改于后,无玷官箴,尚堪树立者,酌量保全’。

这是鼓励各级官员要敢作为、有担当。

非为私利,革积弊,改旧俗,破常套,即使有失误,改正就好。”

“其四,”

张四维伸出四个指头,“稽实政以察群吏。”

他抖了抖手中的邸报,“《复科道官条陈考察事宜疏》中说得明白,今次考察专以民事为主,名为循良者,当考其里甲均徭之何如;志在安攘者,当考其御寇安民之何如。

凡忘情民瘼、有坏治道者,悉从罢黜,以昭激劝。”

众人都被张四维的话震惊了,谁也想不到此番大计与往昔竟有如此大的革新。

张四维转过脸去,考功司郎中穆文熙会意,向侍从一摆脑袋,一名侍从拎着一个布袋走上前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