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国朝的河道、漕运官员,因黄河屡屡决口,漕运不畅,几乎被革职殆尽。

贪墨之徒视为肥缺,廉节之士目为畏途。

物色治河、漕运官员成了难题。

高拱掌管吏部后,就留心查考,认为江西巡抚潘季驯既有专长又勇于任事,且操守无玷,遂拔擢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吏部发急凭催他即刻赴任。

潘季驯刚赶到济宁上任,工部发下札谕,命他到邳州与尚书朱衡会合,实地踏勘河道。

潘季驯遂赶往邳州,在夏村集与朱衡相遇。

“良时,”

朱衡年过六旬,须发花白,一脸威严,他叫着潘季驯的字说,“此番踏勘,首要任务是保证漕运通畅,至于治理黄河,那是下一步的事。”

河道总督例加都察院堂上官衔,以示宪职,但那是为了便于节制、参劾沿线府县官员,仍属工部管辖,朱衡欲以上官的威严,压制潘季驯的气势。

“大司空,不治服黄河,漕运安得畅通?此番漕运受阻,不正是由于黄河决口泛滥吗?”

潘季驯个子虽矮,却底气十足,他笑着回应了一句,显然不想违心服从。

“行前,新郑相公有示,盼能拿出一致的方案。”

朱衡又道。

“呵呵,大司空,下吏明白。

只是,新郑相公荐下吏治河,必是知下吏的主张与大司空有异的,何以仍命下吏会同大司空踏勘?窃以为新郑相公的本意,必不是要下吏违心从命的,不的,也不必有此布局。”

尚未出发,对话即带有火药味,随从们不禁为之担忧。

朱衡沉着脸,骑马前行,潘季驯紧随其后,沿着被淤塞的河道踏勘。

“良时看,运河淤塞如此严重,非开新河不可。”

朱衡指着眼前满是淤泥的河道,皱着眉头道。

“大司空,开新河,黄河决口,照样淤积,奈何?”

潘季驯直言不讳道,“还是疏浚故道为好,转而把开新河的人工用于治理黄河上。”

两人边看边争论,行之昭阳湖,但见此处地势甚高,河决至此不能复东,朱衡大喜,道:“旧渠已成陆,势不能再用;而早年所凿新河故迹尚在,可以此为基础,开新河。”

潘季驯下马,蹲在地上扒开泥土细细查看良久,起身举着一把泥土来到朱衡面前,道:“大司空请看,此处土浅泉涌,劳费不赀,又不可恃;”

他又指着淤塞的河道说,“下吏一路观察,留城以上河道乃是初淤,疏浚起来甚便,还是复故道为好。”

二人始终未达成共识,朱衡无奈,只得与潘季驯各自提交一份禀帖,揭请廷议。

“玄翁正为漕运一事着急,工部的揭帖就报来了。”

张居正笑道。

“喔?”

殷世儋幸灾乐祸地说,“内江多次说,实地踏勘也还是这个结果,果然让他言中了!

只惜他已去国。”

“廷议!”

高拱决断说,又补充道,“内阁主持廷议!”

“新郑,这类事,照例当由工部主持。”

李春芳提醒说。

张居正也说:“玄翁,争论不休的事,内阁何必介入?”

“不!”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