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重生美国当大师最新章节!
本章副标题:千载难逢的抄底良机
不知道是因为天性踏实敦厚勤勉认真,还是被明年年底那场股灾给吓坏了,袁家老二燕谋当了一辈子的保守派。
他这一生只肯投资实体经济,就是实业和房地产啦,所以才能借着留下来的那点不多的祖产支持了一大家子人在魔都的生活,甚至后来还有了东山再起的迹象。
这种良好健康的投资理念一直被宏图公(他的字)贯彻始终。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一辈子谨小慎微的袁燕谋终于在三十年后,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这要是不来抄个底那简直就是对不起袁家的列祖列宗!所以他花光积蓄低价买了两家厂子和好几栋房子,从有产阶级一跃成为了大资本家……
算了,不管怎么说他二弟总比他父亲靠谱。
大师球又闪了一阵才道:“可以。不过……只能建议。”
有这句话就行了,袁燕倏拿起金笔字斟句酌地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自然是给他父亲的回信。首先他在信里大大恭维了一番袁老爷子的投资天赋;其次就是伸手要钱,反正这笔钱丢在股市里连个响都听不到,不如寄给自己让他在纽约过上一段好日子呢,所以他就狮子大开口就要了一千六百美金的学费。
接着他写道,既然家里准备以后在上海发展,自己明年也要学成归国了,一套石库门实在太狭小了,不如考虑买套大房子。
最后才写了那十个字算是提醒。
在当时,老袁家这种江浙地区的乡绅在上海有房产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兵荒马乱的时候来沪避难有个地方好落脚。
第二封是写给自己弟弟。在这封信里袁燕倏情真意切地写道,他这个当大哥的为了学业多年不在家中,实在是没有尽到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为了表达自己的惭愧和谢意,那么将来万一二老有了不忍言之事,他就少拿点遗产。
老二你也结婚有孩子了,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也不能窝在乡下自然要在上海读书求学的啊,这一大家子人住在上海一套房子怎么够呢?况且家里不是生发了吗,不如你和母亲劝父亲买一套大房子,将来等他老人家仙逝,这套大的就归你好了。为了表示诚意,他主动提出这套房子可以挂在弟弟名下,自己绝无二话,以此封信为证。
作为一位亲身经历过拆迁的大魔都居民,袁鸿渐后世看到多少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子女为了房子和补偿款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的,这种事情还是写清楚一点比较好。有了大师球这种坑爹至极的系统,本来有信心从亭子间里面出来当大师的袁燕倏也只好未雨绸缪。
小市民终归就是小市民,他就想着将来回沪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当当房东那也吃喝不愁了啊。
两封信写完,心力交瘁的袁燕倏把自己扔到了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袁燕倏这几日开始重新到NYU上学了。没办法,没有互联网的年头没人相信你能闭门造车地写出的一篇论文。其他不说,那些索引是从哪里来的呢,难不成作者还记得所有参考资料的详细出处?
所以他有事没事就到亚当斯教授和钱德勒教授的课上露露小脸,下课之后还去他们办公室抽支烟、聊聊天、挑几个他们拿手的问题虚心请教一番,要不然就去NYU的图书馆装出勤奋的样子。不管怎么说,终于他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确认了这个黄种人真的是在写论文。
除了这个新的习惯,他现在还养成另一个习惯,经过报摊和书店的时候都要花上一点时间好好地看一看。
我们的袁大师现在手头有一本和无政府主义相关的著作,一本亚美尼亚语“著名”小说,一首《月亮之上》,一本美食题材女性小说,和那本和“昆虫”有关的《耶路撒冷领地》。
那本无政府主义著作在他可预见的将来那是绝对不会发布的,甚至就是像《五十度灰》那样白送都不成。那本亚美尼亚语小说也只好再说了。《月亮之上》就更不用提了。唯有最后两本倒是可以尝试着投稿一下。
不过袁燕倏发现了一件让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在1920年当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还真的有点不容易,对他来说最大的障碍居然是没有复印机和打印机!
对于现代实体小说作家来说就算没有电子邮箱,那也可以随随便便打印个几十份,交给快递之后就可以在家里等消息了。可是他只有一份原稿,而且是花B币从大师球那里兑换的。虽说也不是很贵,但是这两本小说还是花光了他的余额。
所以我们的袁大师不能一稿多投,可是他也不熟悉美国出版业来着,最后他这个懒人就想出了一个懒办法,通过欧文-亚当斯教授的介绍把那本经过修改的美食题材女性小说投给了纽约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位学者,不管是1920年还是2017年,他都比较喜欢接触学术圈,这里面的人就算坏也坏得比较“淳朴”。再加上他自己就是纽约大学学生,又有校内教授介绍,不大容易出幺蛾子。
不是袁燕倏把人往坏处想,而是1920年白人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实在太明目张胆了。万一要是有人发现他是中国人,动了一点歪脑筋,勾结其他作者硬说这本小说是抄袭……就算他真的不是很在乎,因为真的就不是他写的,可是这不是吃不到羊肉反而惹一身骚吗?
只是那本《耶路撒冷领地》,他逛了好几天书店外加报摊,还是不知道能往那里投稿。难道吃了那么多虫卵还花了100B币的小说就是一件废物?
“嗨,你到底要不要买?”
站在报摊前的袁燕倏斜睨了一眼报摊老板,心中暗道真是狗眼看人低,见到我这样的黄种人连个“sir”也不肯说,怪不得会卖这种报纸呢。
他一言不发从兜里拿出一个硬币扔给了报摊老板,从摊位上拿了一份纸质粗劣,甚至都不是铅印而是油印的街边小报。
这份报纸不但质量很成问题,上面的文章更是不堪入目,全都是宣扬种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文章,这还不是一般的种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而是新英格兰人种族主义和清教徒保守主义,也就是说这份报纸的发行者和针对受众都是根正苗红的五月花后裔……或者称为“五月花活化石”更为准确。
其实这报纸的名字就叫《The-Conservatives(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