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前世(八)

初云之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嬿婉及良时最新章节!

    圣上既然存了长久心思, 春宵一度之后, 断然不肯再叫她走的。

    锦书看得出他心思,无非是慢慢消磨日子,叫她熬着,回心转意罢了,如何肯依。

    然而圣上毕竟是圣上, 想要拿捏一个小女子自是容易, 言语之中软中带硬, 先说她两个胞弟懂事,再说承安在外辛苦, 一席话下来, 锦书饶是心中愤恨,也只得忍下。

    亲近事都做了, 圣上反倒君子起来, 将她拘在含元殿的偏殿里,除去不得外出, 其余倒还自在,衣食用度比照自己, 无一不精。

    那夜过后,他晚间便往偏殿就寝, 虽是同床, 却也没再碰她,有礼的很。

    锦书忧心那夜之后有孕,私下向身边嬷嬷要了避子汤药, 许是圣上吩咐过,嬷嬷也没多问,亲自去取了给她。

    虽然前路茫茫,不辩方向,但她并不能就此认命,也没法就此认命。

    世人对于男子总是宽容,尤其是,当他掌握权柄时。

    妲己西施之流,固然献媚于君主,但亡国之祸,又岂能归于小女子一身?

    若非天子无道,又怎会亡国。

    这事儿传出去,圣上最多是被朝臣对奏,可是她呢?

    一个狐媚名头,怕是如何也躲不掉,运道差些,怕要臭名远扬。

    锦书不在乎自己声名如何,也不计较百年之后,世人如何评说,可是,有些人的名声,她很在意。

    她进了含元殿,做了圣上的女人,承安怎么办?

    人议鼎沸,会如何评论他?

    会不会有人说是他献妻媚上,以求前途?

    便是不这样说,私底下的取笑,却也同样伤人。

    她的承安,骨子里也很骄傲,如何能忍得了别人讥讽嘲笑。

    再则,倘若他知道她消息,回宫之后,同圣上起了争执,又该如何是好?

    本就不受待见,若再贸然行事,不知要怎样申斥。

    更不必说,世人会如何看待她的两个胞弟……

    锦书坐在菱花镜前,对着自己面容端详一会儿,不知怎么,忽的生出一阵恍惚来。

    倘若她没有这张脸,或许……圣上便不会喜欢她了吧。

    陈嬷嬷侍立在她身后,手执犀角梳,余光瞥见她神情,心中一凛。

    “夫人呀,老奴活了大半辈子,见得事儿多了去了,人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锦书既到了圣上身边,从前的称呼必是不能用了,含元殿便以“夫人”指代,其中真意,令人深思。

    陈嬷嬷本是先太后身边的宫人,及先太后殁,便在圣上身边伺候,因为行事细致,心思缜密,被圣上指了伺候锦书。

    “老奴知道您心里委屈,圣上也知道,”她动作不停,温声道:“所以这几日,您从不给好脸,他也没说什么,依旧小意哄着,百般温存。”

    “这不是因为圣上大度,心思豁达,而是因为圣上怜惜您,疼爱您,女儿家再多的小性子,他也能容忍,”如云堆发被盘起,陈嬷嬷将那把犀角梳搁到一边:“可是那些踩到底线的事儿,他就未必能忍了。”

    “夫人是他掌中宝,舍不得动,别人可不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锦书如何听不出她话中深意,笑意冷淡:“嬷嬷这张嘴,不比圣上差半分,难怪被差使到我这儿来。”

    “夫人,老奴没有恶意,也不是想帮圣上说话,”陈嬷嬷听她话中带刺,也不动气,温和道:“只是知道您心里苦,不想叫您一时着相,叫日子更苦。”

    一席话说完,她自己似乎也有些感慨,屈膝一礼,离开了。

    锦书低着头,默然良久。

    身处困笼,她还在想法子,圣上却已经按部就班的准备好一切。

    承安还在西南,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倒是方便他行事。

    宫宴过后,二皇子妃便病了,这一次不同以往,凶险的紧。

    贤妃几次三番听说她病的事儿,这会儿已经不太放在心上,只是承安不在,她若是出了事,等承安回来,备不住会怨她,便耐着性子吩咐人去瞧。

    “娘娘,”嬷嬷回去之后,神情微急:“奴婢瞧着,二皇子妃怕是不太好,这几日连饭都只用一星半点儿,这个冬天,只怕难熬……”

    “竟有这么严重?”贤妃惊道:“太医怎么说?”

    “也说不太好,”嬷嬷道:“叫早做准备呢。”

    “真是,”年关快到了,这时候出事,终究晦气,贤妃隐约不悦道:“偏生在这关头病。”

    “更衣,我瞧瞧她去,”顿了顿,她又道:“既然不太好,就早些叫尚宫局的人准备着吧,算是冲喜。”

    圣上过去的时候,锦书正坐在案前出神,一本诗集勉强翻了几页,便被搁置。

    不过几日,人竟清瘦好些,下巴更是尖的可怜。

    冷眼一瞧,不必假扮她那人精神更好。

    圣上存了天长地久的心思,只欲慢慢哄她心软,等两下里关系柔和下来,再图其他。

    可人心毕竟不是能计量的东西,情意也一样。

    她近来吃不下饭,人也恹恹,失魂落魄,他嘴上不说,心里终究难过。

    “这么晚了,怎么也不掌灯?”他到她身边去坐下,扫一眼那本书,轻声道:“你也不嫌伤眼睛。”

    锦书伸手过去,随手将那本书合上,却没理他。

    圣上不在意她冷待,继续道:“朕听她们说,你晚膳都没用多少,是不喜欢菜色?”

    “宫廷里总是那些东西,用多了也没意思,”她不出声,他也不嫌尴尬,接着道:“朕昨日从扬州叫了个厨子,淮扬菜做的清鲜,叫他备两个,你再用几口?”

    锦书沉默着不说话,似乎没瞧见他似的,圣上反倒笑了,试探着握住她手腕,向外吩咐道:“吩咐御膳房,松鼠桂鱼,西施含珠,蟹粉狮子头,再叫份清粥,快些。”

    外头内侍应声,出宫去吩咐,圣上却转头瞧她淡的几与面色相近的唇色,轻声道:“你这几日身子弱,少食油腻为好,淮扬菜清淡,倒是合适。”

    锦书依旧沉默,圣上却不肯在等,略靠近些,道:“第一次见朕时,朕说三句,你好歹还肯回一句,这会儿呢?朕说了这样久,你连头都不肯点一下。”

    锦书忽的笑了一下,语气很冷:“圣上觉得,还有什么好说的?”

    圣上看着她,柔声道:“只要你愿意,说什么朕都依你。”

    锦书眼底闪过一抹嘲讽,别过头去,不再做声。

    晚膳自然也没有再用。

    圣上劝了许久,见她无意,倒不强求,叫人撤了,便一道往塌上歇了,隔一床被子,秋毫无犯。

    真真是同床异梦。

    承安听闻锦书病重,宫中已经在准备丧事的时消息,人尚且在西南,送信人的话一入耳,头脑中便是“嗡”的一声,好半晌没反应过来。

    顾不得手头上的事儿,连衣裳都顾不得换,只身一人疾行到院子里,翻身上马,想要即刻返京。

    “殿下,你疯了吗?”几个心腹顾不得他激烈反应,连拖带拽,好歹进了屋子:“西南的事儿还没结束,您贸然回京,圣上会怎么想?朝臣会怎么想?”

    “因私废公,荒唐!”

    “您不在乎这点,可您是否知道,朝臣知晓后,又会如何议论二皇子妃?”

    “那让我怎么办?”承安眼眶通红:“宫中已经在准备丧事,若是回的晚了,叫我对着满院白幡看吗?!”

    “不成啊殿下,”心腹苦劝道:“来送信的是贤妃的人,背后就是三皇子,到底为何,您不知道吗?不管您有没有夺位之意姑且不提,绝不愿凭空背上一个污名吧?”

    为了女人抛下公务,御史弹劾,只怕更不留情。

    “背就背,大不了做个闲王,”承安咬牙,眼含泪意道:“总好过来不及见她一面,便生死两隔!”

    “殿下!”心腹跪倒在地,哀求道:“再等等,再等等!最多半月,这边事便能定,届时您先回京,自有我们在此打理,半个月——就半个月!”

    “好,就半月,”一句话说完,似乎抽干了承安气力,瘫坐在地上,喃喃祈祷道:“千万千万……要等我。”

    贤妃听人说二皇子妃快不成了,虽觉晦气,却还是纡尊降贵,亲自去瞧了一瞧。

    塌上美人清瘦的只剩了一把骨头,也是可怜,她假意垂泪一会儿,回披香殿后,便吩咐人准备后事,以防万一。

    这模样,还不知能不能熬过年去呢。

    果不其然,十二月二十一这天,还没等承安从西南赶回,二皇子妃姚氏,便在宫里咽了气。

    承安星夜兼程,待到马匹疲惫,不能赶路时,便寻了驿馆歇脚,也是在这里,碰见传信内侍的。

    “你说什么?”他身体一下子僵硬起来,似是被雷击中一般,呆立许久,方才恍惚道:“再说一遍。”

    “奴才说,”那内侍见他神情,有些不忍:“二十一日晚间酉时,二皇子妃没了。”

    “胡说!”承安忽的变色,一脚将他踹开,厉喝道:“大胆奴才,竟敢如此诅咒她!”

    内侍见得事情多了,也知他是一时不能接受,瑟缩在地上,半日没敢起身。

    心腹见承安面色惨淡,仿佛随时能昏死过去一样,彼此对视,不免担忧,想要上前去劝说,却被他周身哀恸之气所感,不敢近前。

    承安脑袋里昏昏沉沉,似乎是进了铅,坠坠的疼,勉强向前几步,却不知意欲去往何方。

    心腹见他如此,只当是魇住了,心中惊惶,正待去扶,却见他惨淡一笑,竟吐出一口血来,随即不支倒地。

    一众人惊得站不住脚,慌忙扶了往内室去,又打发人寻大夫。

    二皇子妃病逝之事传出,贤妃早有准备,倒是不慌,吩咐尚宫局按之前准备的来,按部就班的进行丧仪。

    临近年关,丈夫不得重视,又不曾生育子嗣,便是皇子妃,丧仪也未必有多隆重。

    锦书早听陈嬷嬷提过这事儿,心中倒不难过,只觉得解脱。

    作为姚氏的她,死了也好。

    最起码,不会令丈夫和娘家蒙羞。

    只是不知……他们该有多伤心。

    圣上不欲大肆操办这场丧事,便接着临近年关的由头,叫贤妃低调行事,停灵三日,便行安葬。

    贤妃自己乐得省事,自无不应。

    当然,圣上并没有借机敲打姚家的意思,为讨好锦书,反倒将姚轩升了一升,连姚昭,都给指了一门亲事。

    锦书听了一听,也没理他。

    相对之下,她更忧心两个弟弟伤心,以及……即将返京的承安。

    前者身处宫外,便是觉得她的死蹊跷,也无能为力,最多便是暂且蛰伏,他日再探。

    而承安,他自幼生活在宫中,心思缜密,圣上这般手段,未必能瞒得过他。

    父子相争,君臣有别,他总会吃亏。

    由不得她不担心。

    事实上,锦书猜的一点儿不错。

    承安毕竟是在宫闱倾轧中长大的,最知晓那些见不得人的私隐手段,待到转醒,遣退众人,抽丝剥茧之下,很快便发觉其中蹊跷。

    临行前她的那场病,夜里不安的梦语,以及独自垂泪,却不肯言说的心事。

    他刚离开没多久,她就病了,还没来得及归京,人就没了。

    倒像是有意支开他一样。

    心中有了主意,他再不迟疑,虽未曾猜出其中真相,却也知此事绝不简单。

    顾不得心腹挽留进言,第二日清晨服药之后,承安便命人牵马来,飞驰往长安去。

    贤妃身为后宫位分最高之人,承安回宫,少不得要去拜会。

    他是圣上现存长子,虽不得圣眷,却也是小小威胁,贤妃乐得拉拢,但若是有机会铲除,却也不会手软。

    早在前些时候,她便听人回禀,说二皇子听闻二皇子妃病故,竟伤心吐血,震惊与他们夫妻情意之时,又觉时机来临。

    年少吐血,命不久矣。

    有了这层思量,她便定了主意,一边落泪,一边说些锦书临终前情状,眼见承安眼眶红了,神情黯黯,方才停口。

    承安从她话中得到想要的,便起身告辞,恰巧遇上三皇子妃杨氏,倒是说了几句。

    杨氏年纪与锦书相仿,并无利益冲突,关系不坏,知她病逝,伤心许久,这会儿见承安行色匆匆面有倦色,顾不得避讳,劝了两句。

    “往日里,皇嫂最不放心的便是二皇兄与两个胞弟,”她低声道:“皇兄若是为此伤神,她泉下有知,不知会多伤心,还请节哀。”

    承安听出她话中好意,道:“心领了。”

    “也是怨我,”杨氏见他如此,想起自己听说他回京途中吐血之事,心中歉意更甚:“若非我叫皇嫂一道躲懒,也不会受风着凉,拖延成病。”

    承安心中一动,面上哀色更甚:“怎么说?”

    杨氏不觉有他,黯然道:“那日宫宴的酒烈,我们两个量弱,都有些受不住,我便邀皇嫂一道往外透风,哪知竟睡死了,连皇嫂不适,早早离去都不知……”

    承安眼底神色微亮,杨氏尤且不知,继续道:“我只当是染了风寒,也没细思,哪知再过几日,便听说皇嫂病重……”

    承安听到最想知道的东西,心中已有决绝,同杨氏说了几句,便返回宫去。

    他不得圣上喜欢,锦书行事不免战战兢兢,从不肯叫人轻看,,即使身子不适,也绝不会早早离开圣上与诸妃宗室都在的宫宴,落人话柄。

    除非,她实在是熬不住了。

    可病重的消息,是在几日后才传出的。

    又或者是,宫宴上有什么她忌惮的,想要躲过去。

    再或者……那日离开的人,根本不是她!

    照常理而言,前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后者不仅荒诞,而且机会近乎渺茫。

    可不知怎么,承安一颗心忽的剧烈跳动起来。

    万一,那是真的呢?

    不然,宫中何必匆匆办了丧事,停灵三日,便急忙下葬?

    这是冬日,不惧天热尸腐。

    这念头跳到心间去,叫他几乎站不住脚,跌跌撞撞,往自己宫里去。

    锦书虽死,侍奉她的宫人们却还在。

    这里面,有人对他说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