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施粥

汉代蜜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不死鸟的传说之一宿命最新章节!

    整个正殿的东间弥漫着一种尴尬的情绪。而这尴尬的情绪,每一个人都有感觉,一时间冷了场。阿忠侍卫不知是为了破解这种尴尬,还是真心关心寿春王,问我道:“何姑娘,寿春王这病——”

    惜福郡主和临淄王一齐看向我。我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阿草以为,寿春王的气场中有一股向上的气息,很顽强,能感觉得到。只要这股气不变,寿春王殿下定然能吉人天相,平安无事。”

    临淄王、阿忠侍卫以及惜福郡主脸上都绽放出美丽的微笑。临淄王又找到借口喝酒:“来,大家为大郎的健康干一杯!”

    你干不干?当然不能不干!这样一直喝下去,局势渐渐脱离了芸娘的控制。她进进出出,屋里屋外,急得不停地转。

    临淄王指着她说道:“芸娘,你做什么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晃得本王眼晕?”

    芸娘翻翻白眼。我分明听到她在肚子里腹诽——是你自己喝得眼晕罢!

    惜福郡主扯着我的袖子咯咯地笑道:“阿草,你这衣服真好看,上面的绣花憨头憨脑的,也别有一番情趣。”

    蜀绣再漂亮,在华贵的宫廷绣花面前也只能透着稚气。

    我也好不到哪里去,对着惜福郡主乐呵呵地说:“阿丑姐姐,这不是你送给我的吗?”

    只有阿忠侍卫端坐在那里,双手撑在两只膝盖上,对着桌上的热锅呼出一口气,脸上黑红黑红的。

    那一夜我不知道是怎么回到西偏殿卧室的。一觉睡醒的时候,外面的天光已经大亮。春雨捧了热茶递到我的床头,柔声说道:“姑娘,且先喝口茶醒醒酒吧。昨儿真是醉得不轻。若是传到宫里,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怪罪。”

    回想起来是有点后怕。寿春王病卧在床,我们几个饮酒狂欢——天哪,这若是两兄弟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发生这事儿,我们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我冷汗一出,酒全醒了。我接过春雨手中的茶,一饮而尽,跳下床来。

    春雨摇头道:“姑娘,你昨晚喝酒如今早喝茶,就是这架势,一饮而尽。真不知道姑娘这么能喝。”

    她伺候我洗脸。我忽然想起来,问道:“阿忠侍卫呢?我记得他也醉了,是不是就留在五王府了?”

    春雨摇头道:“五王府是圈禁之地,阿忠侍卫别说是喝醉了,就是喝死了也不敢留下来过夜呀。刘管家派人送他回家了。”

    我接过春雨递过来的手巾擦脸。春雨抿嘴笑道:“惜福郡主昨儿醉得还厉害呢,她唱了曲子,临淄王站起来和着她的曲子跳舞,真是好看!”

    啊?我怎么不知道?我捶捶脑袋。

    “她唱的什么?”我装作闲闲地问。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能免俗。

    春雨极力地回忆:“好像说什么枕头一睡就要烂!”

    枕头一睡就要烂?我愕然——这算什么歌?难道惜福郡主真的醉了?后来我仔细地想了又想,忽然灵机一动——那日在惜福郡主的宫中,我跟她谈天的时候,看见她的书案上有一本打开的书,上面有各种民间小调,其中有一首诗这样的: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我轻轻地吟诵出来,问道:“是也不是?”

    春雨连忙点头如啄米:“是是,姑娘,你没醉啊?”接着她轻轻地哼唱起来。

    调子非常好听,让我想起童年时听到的家乡小调。

    我想起来,惜福郡主那本书的小令上还注着一种奇怪的符号,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曲谱?可惜我字刚认了些,曲谱一窍不通。

    不过,对于惜福郡主而言,唱这种情歌,大约比唱“枕头一睡就要烂”更让人目瞪口呆吧?看来她真是醉得不轻,才会唱这些有失身份的民间小调。

    春雨又道:“后来芸娘大约怕了,怕闹到最后不可收拾,便叫了刘管家来,找几个力气大的内侍,生拖硬架地把临淄王殿下架回寝宫。临淄王一走,我们就把你和惜福郡主扶回房睡了。”

    梳洗完毕,我与惜福郡主一起在正殿的东间用早膳。我们俩似乎都很不好意思,绝口不提昨晚的夜醉,只是默默地用膳。

    用完早膳,我们被请到寿春王的寝殿。寿春王情形已经大为改观。我们进去的时候,他居然背靠着大靠枕在床头闭目养神,脸上渐渐恢复了一些气色与生机。

    “寿春王表哥早安!”惜福郡主屈膝行礼。

    “寿春王殿下气色大好了!”我也跟着行礼。

    寿春王睁开眼睛,脸上现出一丝真心的微笑。他抬抬手打招呼:“小表妹你来了!何姑娘,多亏你了,你的药真管用。”

    惜福郡主道:“昨日阿草还说寿春王殿下定然吉人天相,果然不错。”

    寿春王的目光越过惜福郡主看向我,眼光中满是感激:“这下本王和三郎都信服了。”

    我坐下来,凝神吐气,闭目屏息,感受寿春王身上散发的气场。惜福郡主跳起来道:“阿草,要我出去吗?”

    我回答:“不用,你尽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殿下说话也不要紧。”

    于是惜福郡主便坐在床前的瓷礅上,给寿春王讲一些笑话,引得寿春王呵呵地笑。

    惜福郡主道:“寿春王表哥,我听人说你笛子吹得好,很得乐师赞叹呢。若你不是个郡王,只怕他要收你为徒了。”

    寿春王道:“哪里,以讹传讹罢了。”

    惜福郡主道:“等你病好了,吹给我听听好不好?”

    这时门帘一掀,临淄王爽朗的声音传进来道:“我吹的你要不要听?”

    惜福郡主转头见他,嘲讽地说:“你会吹什么调调?”

    临淄王凑到她面前,一字一顿地说:“小表妹,你听着――”说完,他低声哼起了刚才春雨哼出的调子――《菩萨蛮》。

    不用唱歌词,惜福郡主郡主的脸已经红了。她霍地站起来,走出了寝殿。

    临淄王手托着下巴,似乎很吃惊:“生气了?小表妹她为什么生气?我说了什么让她生气?”

    他的身子已经有凌空欲飞的趋势,脚却还在地上不动。寿春王脸上露出好笑的表情,叹口气道:“你逗她做什么?还不快去道个歉?你是主,人家是客!”

    临淄王巴不得一声,立刻不见了踪影。我微微地笑着对寿春王深施一礼道:“殿下累不累?如累,不如再睡一会儿。阿草去那边书房开药――”

    寿春王歉意地说:“麻烦何姑娘了。”

    这位谦谦君子,总是那么温润如玉。我笑着说:“听闻殿下吹得好笛子,阿草若听到殿下的笛声,当不胜荣幸。”

    我退出寝殿,到对面书房开药。

    我刚写完最后一个字,只听门外有人通报:“公主驾到!”

    我一愣,又是太平公主?她这次倒是真的很关心自己的这几个娘家的侄子,一连两天都来探望。

    我拿着药方,走出门去跪在前厅行礼:“阿草见过公主。”

    太平公主一手携着惜福郡主,一手携着临淄王,脸上带着喜悦,说道:“起来吧起来吧,不是都说了你骨伤在身,可以免了嘛!”

    我起身站在一边。

    太平公主满面春风地说:“我听三郎说大郎今日气色好多了,已经可以坐一会儿了?”

    我敛衣道:“是。”

    太平公主道:“阿草,你这次功劳不小,我到母皇面前为你请功!”

    宫女掀开门帘,太平公主带头走进寿春王的寝殿。

    寿春王挣扎着要起来行礼,被太平公主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床前按住说:“乖大郎,你且莫动,只管靠着吧。”她在床前坐下,拉着这个大侄子的手摩挲着道,“可怜见的,这病了几天就瘦成这样了。太医院的那群太医都是饭桶,开不出一贴管用的方子,还是多亏阿草啊!乖侄子,你想吃什么跟姑妈说,姑妈让人给你送过来!”

    寿春王在太平公主面前就是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多谢姑妈的关怀。王府什么都有。”

    太平公主笑道:“我记得你爱吃汤饼。姑妈府里最近得了个厨子,烧得特别好吃的汤饼,姑妈且让他过来住几天,给你做各种口味的汤饼吃。”她转头问我,“阿草,大郎这病,汤饼无妨吧?”

    唐朝的汤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热汤面。热汤面容易消化,容易发汗,对寿春王这种内敛在身的病人有莫大的好处。发汗能把体内郁结的毒气快速地发出来。

    我低首答道:“回公主殿下,寿春王殿下宜多吃汤饼,但是忌羊肉。”

    羊肉太热,寿春王病了多日身子太弱,进不起羊肉的大热。

    太平公主点点头道:“好吧,今日母皇派我去施粥厂代她探视百姓。等我回府,明日便遣了我府中的厨子过来。大郎,你且安心养病,莫要急躁。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等宫中新年家宴的时候,你定能康健起来。”

    寿春王道:“多谢姑妈关怀。厨子的事还是――”

    太平公主以手按他的手道:“就这么说定了,大郎莫要推辞,只要安心养病便是对你父亲,对你皇祖母的大孝了。”

    出了寿春王的寝殿,太平公主自我手中接过今日的药方审视着,又递给临淄王道:“三郎,令人煎药吧。大郎这里,你辛苦了。你皇祖母对你们兄弟友爱赞不绝口呢。”

    临淄王恭恭敬敬地垂首回道:“我们兄弟对皇祖母和姑妈的关怀与恩情感激不尽。”

    太平公主笑着转头对惜福郡主道:“你自幼养在宫中,何曾识得民间疾苦,今日随姑妈一起去粥厂吧。”

    惜福郡主拍手跳跃:“好啊好啊,叫阿草一起去吧!”

    太平公主看我一眼,笑道:“也好,一来你有个伴,二来她为大郎治病劳苦功高,一起出去散散心吧。”

    于是我与惜福郡主一起,上了太平公主宽大的辇车。自殿内走到院子里的时候,我看见默默地守在屋外的阿忠侍卫。

    公主代表女皇陛下探视饥寒交迫的贫民,大约怕混乱中有穷凶极恶之徒行刺,让自己最信任的侍卫护卫在爱女身边。

    粥厂设在考武举的校场上。校场宽敞,可以容纳上百人,校场边一溜六间大屋可以摆放一些桌椅板凳供领粥的人在里面喝粥。它的旁边是景兴寺,也敞开大门供那些领粥的人避寒吃粥。

    大校场上,并排的六只大锅架在六个硕大的炭炉上煮着粥,每个炉边都站着四个人,两个人负责盛粥递粥,另外两个人负责发放干饼和咸菜。

    干饼和咸菜都放在一只硕大的木箱中,上面覆盖着雪白的绵被保温。

    领粥的人已经排成长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部分衣衫褴褛,仅能避寒而已。

    公主的仪仗轰隆隆地抵达校场门口停下,太平公主在随扈的内侍的唱和中仪态万方地走下车辇,校场内的洛阳令来俊臣率领手下的大小人众以及饥民们跪倒在场内齐声欢呼:“臣恭迎公主殿下!”

    场内呼声一片,震耳欲聋。

    我和惜福郡主紧随在公主之后。阿忠侍卫手扶宝剑护卫着公主。

    太平公主伸手虚扶一下,说道:“来大人请起。众位乡亲父老请起。前天夜里天气陡然转寒,皇上睡不安稳,夜里梦到佛祖自西而来,晓喻皇上道,普天之下,皆王民也,勿使你的子民衣食无周。皇上惊醒,宫人来报洛阳城天降大雪,掩盖道路。皇上忧心重重,担心百姓安危,朝堂之上下旨在城中施粥,切切勿使百姓受冻挨饿。今日皇上跟本宫闲谈,着实忧心,要亲自来看视大家。本宫念着皇上年事已高,为国日夜操劳,披阅奏章,不得空闲,故自告奋勇代她老人家来看望各位乡亲。皇上的一片爱民之心,日月可鉴!”

    众饥民感激不尽,重重地磕头高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愿我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太平公主亲切地说:“众位乡亲,天寒地冻的不宜久跪,快快请起。”

    说着,她越过洛阳令,走近人群,亲自扶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问道:“这位大伯,你怎么亲自来领粥?家中没有子侄么?”

    那老者热泪盈眶,断断续续地答道:“回禀公主,老汉只得两个儿子,一个已经战死,另外一个还在戍边,家中无人,老太婆病卧在床,想口热粥喝,老汉只得亲自来领粥,要端回家去给老太婆喝。”

    他那颤巍巍的样子,哪能端粥回家?只怕还未出校场的大门便挂了。

    太平公主公主对静静侍候在一边的来俊臣道:“来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朝廷不是有令,一家一户至少要有一个儿子在家奉养双亲,不可全部抽丁么?怎么这位大伯的儿子一个战死,一个还要戍边呢?”

    大冷的天,来俊臣顿时出了一额头的汗,结结巴巴地说:“这个,这个,臣实在不知情。待臣查清楚了,定当禀报给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