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撒马尔罕的瓜

昌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行者玄奘最新章节!

    破旧的劫布迦那寺被收拾一新,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玄奘便带着他的西行队伍搬回寺院来住,一来拜佛修行方便,二来也好准备明日的讲经。

    第二天一早,道诚便在大殿上焚起了浓浓的香,香气熏染着前来听经的每一个人,这些人一直拥挤到大殿前的台阶上。

    身披木棉袈裟的玄奘从佛殿中走出,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原本的好奇变成了低低的惊叹——

    “这大唐法师还真是英俊啊。”

    “是啊,昨天我都没觉得,他居然如此年轻……”

    “你别瞧他看上去年轻,说不定已经几百岁了。”

    “是啊,真正的高人都是这样的,要不然,也不会显得那么出尘脱俗。”

    ……

    此时玄奘已经站到了金狮子座前,他面容祥和,清华肃穆,目光中看不见一丝波澜,浸满天地的灵气。一身桔黄色的僧衣衬着他修长的身材,厚重的深紫色袈裟轻轻垂下,在风中舞动。

    他站在台上,目光朝台下轻轻一扫,立即便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很多人心里直纳闷,一接触这清澄如水的目光,为什么就有了一种五脏六腑都被看透了的感觉呢?

    “这法师的眼睛真是奇怪,有一种奇异的光彩。”有人叹服着说道。

    “我也这么觉得,”另一个人附和着说,“好象能看透到人的心里去。”

    “我觉得我的心事都被他给看穿了。”又有一人声音颤抖地说。

    “难怪大王会被他给说服,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

    周围的人都不禁点头,人们开始认可这一点,也开始认可他的信仰。

    玄奘先向这些民众讲解最基本的三法印——

    “三法印就是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大智度论》云: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这是佛法最基本最重要的教义。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方式传教、修行。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缘聚则有,缘散则无,刹那生灭,前后变异。有为诸法皆是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并无我的实体。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由于认识到法性的无常、无我,非实有、自性空,因而断绝了执为实有的‘无明’,息诸烦恼,得到寂静安乐。这是不生不灭,身心俱寂的解脱境界。未入正信者,每以涅槃为死亡,此为严重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处轮回之苦,乃是受业力所牵,做不得主。唯有佛陀为究竟涅槃,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

    “那么,什么是无明呢?《圆觉经》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世尊在这里说了几个比喻:一切众生本来无此身心境界,但因为错误的执着、严重的误会,才导致了虚妄的生生灭灭,轮回不息。这便是无明,它就像裹住明珠的泥土,浮在镜上的灰尘,是我们恢复本心,成就佛道的唯一障碍……”

    太阳渐渐升到了头顶,穿过大殿的重重阻隔,照在了殿中每一个人的身上。玄奘庄严肃穆的脸上就像镀了一层金。

    下面寂然无声,连咳嗽的都没有,所有的人都被法师口中所宣的妙理折服了。

    一段经文讲完,玄奘照例留出时间来给大家提问。

    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法师,我们都不太懂佛法,就是想知道,法师为什么会在死屋里活下来?”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都点头,眼巴巴地看着玄奘,显然,这是他们最想知道的。

    玄奘道:“所谓死屋的诅咒只是一个虚幻不实的影子,凡夫的毛病就在于把影子当成是真实的东西,于是妄想执著,最终害了自己。要知道影子就是影子,不管它看上去多么像真的,它也不是真的。只有镜光才是真常不易的妙体。明白了这一点,便会守住自己的本心,任它生生灭灭,而不动其心,自然也就无惧于祭司的诅咒了。”

    听了这个解释,众人面面相觑,有的似乎明白了,有的仍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这时,又有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自作聪明地说道:“我知道,法师是有定力的,很多圣贤都有这种定力,数息,持咒,一心不乱,外邪就奈何不得了。”

    玄奘摇头道:“佛法之中有一个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好了,你的心里就只有善,没有恶,身心自然清净,可得一心不乱,五通具足,哪里会有不定的道理?否则,戒没有做好,定就不可能成就。试想,一个人若是连五戒十善都还没有做好,又怎么能做到一心不乱呢?便是做到了,只怕也是邪的,不是真正的智慧。”

    “难道火神也是邪的吗?”有人突然问道。

    “当然不是,”玄奘道,“火神是六道中的天人,天人的神通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从十善业中得来。”

    那人又问:“既然火神也是善的,他应该也有定力了,为何他的诅咒伤不了法师?莫非法师的善业和定力超过火神?”

    见问题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头,玄奘温和地说道:“我们说火神是善的,并不是说,利用火神诅咒他人的行为也是善的。诸位要明白,火,绝不是用来伤害众生的。作为天人的火神,必定会行十善业道,用他的神通给众生带来光明和温暖。说到诅咒,如果有人用这个来伤害无辜,那么此人即使拥有神通定力也必定是邪道。

    “世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心,最可怕的也是人心,所以《骂意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一个人的心若是正的,自然会得定,小小的诅咒又怎么能伤得了你呢?”

    这话听起来通俗易懂,众人频频点头,最初提问的那个青年当场说道:“法师之言令人心悦诚服,我想在法师这里皈依,可以吗?”

    “我也想皈依。”又有人喊道。底下的人纷纷起身上前,将法师团团围住。

    “善哉!”玄奘合掌诵道。

    一位老者挤到前面,兴奋地说道:“法师啊,我以前也是个佛教徒,飒秣建国常年不见高僧讲经,我还以为佛法已经湮灭了呢,想不到今日又见到了。”

    “阿弥陀佛。”能在这个不信佛教的国家见到佛教徒,玄奘自是极为喜悦,合掌施礼。

    “法师可知道烈火涅槃吗?”那老者又问。

    玄奘怔了一下:“听说过。”

    “法师觉得,那是不是拜火教与佛教的结合呢?”

    “不是,”玄奘回答道,“那只是一种附佛外道。”

    “不不不,”老人摇头道,“法师此言差矣!老汉我今年已经一百多岁了,想当年飒秣建国佛法昌盛的时候,我亲眼见过有高僧主持的烈火涅槃,火光冲天,说不出的庄严神圣啊!法师您是远来的高僧,佛法高深,我祈求您为我主持烈火涅槃,如何?”

    玄奘吃惊地看着这位老者:“老檀越,您的身体还很健康,为何要这么做?”

    “因为我曾经发过愿,有朝一日我也要像那样离开人世,”老人说到这里,浑浊的眼睛里闪烁出异样的神采,“祈请法师帮我解除这尘世的烦恼吧!”

    玄奘摇摇头:“对不起老檀越,贫僧不能答应你。”

    老人脸上立时现出失望的神情:“为什么?”

    “因为佛门弟子不能做恶业的帮凶,”玄奘耐心地解释道,“所谓烈火涅槃,只是附佛外道,并非真正的佛法。人身难得,偏偏又如白驹过隙般短暂,用这宝贵的时间精进修行尚且不及,又怎么可以自戕生命呢?”

    “你胡说!”老人突然发作起来,指着玄奘厉声喝道,“你这小子才多大年纪,就敢妄论什么佛法不佛法的?我看你才是附佛外道!你你你,你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说罢,气冲冲地转身而去。

    玄奘目光忧郁地望着他的背影,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佛法的无力……

    正值三伏天,凶狠的太阳蒸烤着大地,每个人都出了一身的汗。特别是道通,虽然有师父和师兄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觉得痛苦异常,不停地呻吟着。

    道诚对玄奘道:“师父,弟子看寺后院落里有几株高大的树木,浓荫蔽日,又有微风吹过,不如把小师弟抬到那里去纳凉如何?”

    “也好。”玄奘点头道。

    于是,道诚唤来几名军士,在后院树荫下铺上毡毯,又将道通背过去,放在毡毯上。

    凉风习习,道通微闭双目,看上去平稳多了。摩咄等人也全都跑到了树荫下。

    “果然有风!”摩咄抬手擦着汗道,“要是有什么消热解暑的东西,吃上一口就更好了。”

    “那里不是有口现成的水井吗?”玄奘指了指不远处——那里果然有一口古井,深达三丈有余,井水清凉得像放了冰块。

    阿克多和拉卡纳抢先上前,提出一桶井水,玄奘取出滤网,慢慢过滤,然后喂给道通喝。

    “师父!”远处传来道信欢快的声音,“你们居然躲在这里享福,看弟子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说着手一挥,后面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赶着一辆牛车走了过来。

    牛车上有十几个筐,分别装着西瓜和甜瓜,每一个瓜都足有两尺多长。道诚赶紧上前,帮那西域少年将瓜筐一个个地搬到地上,不大的院落里顿时飘起一股甜香。

    “好大的瓜!”道诚惊叹道,“你从哪里弄来的?”

    道信哈哈大笑:“这就是撒马尔罕的特产啊!你们来得比我早,难道竟不知这里有此等神仙之物吗?”

    “这段日子事情多,没顾得上嘛。”摩咄和两名军士也凑了过来,眼馋地看着筐里的瓜。

    “现在你们有福了,”道信顺手抱起一个西瓜拍了拍,笑道,“我实话告诉你们,这里的瓜不仅个头大得惊人,而且甜得让人欲仙欲死!”

    “我说师弟啊,”道诚轻拍道信的肩道,“师兄知道你还俗了,可好歹你还是个佛门居士不是?吹牛也悠着点儿。”

    “谁吹牛了?”道信将师兄推到一边,“我说的可是我真实的感受!算了不说了,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玄奘走上前,向那位满头大汗的少年行礼:“檀越辛苦了。”

    “没什么没什么,”那少年赶紧摆手道,“这些瓜都是小人家里种的,要是知道是供养玄奘法师的,小人就不要钱了。”

    道信过来,拍了拍那少年的肩膀:“我说你客气什么?咱们可都是商人,商人就要像个商人的样子。对了师父,这位是奥多拉,他有个哥哥是经商的,今天一早,把我们的货物一扫而空不说,还请弟子上他家吃了顿瓜。师父别看这奥多拉年纪不大,种出来的西瓜却是又大又沙又甜,简直出神入化!”

    “听你们说得这么热闹,我可馋了,来切了啊。”摩咄自告奋勇地操刀上前。

    “你急什么?”道信伸手将这个年轻达官拨拉到一边,然后麻利地挑了十几个瓜,用绳子拴牢,吊放在那口深达三丈有余的水井里,“就这样,冰它一顿饭的工夫,再取出来,就是神仙也享受不到的美味了。”

    “想不到你还挺会吃的。”摩咄悻悻地说。

    这时,却听那个叫奥多拉的少年讷讷地说了声:“小人告辞了。”

    “别急,”玄奘对他说,“檀越陪我们坐一会儿,吃了瓜再走。”

    “不,不……”奥多拉显然没怎么见过生人,有些紧张。

    玄奘笑道:“贫僧还有一些话想问。”

    “那,那好吧,”奥多拉坐了下来,“法师想问小人什么?”

    “奥多拉,”玄奘想了想,问,“贫僧记得各地的拜火教都只有一个祭司的,何以你们国家会有三个祭司?”

    “我们国家原本也只有一个祭司的,”奥多拉说,“后来,又来了两个,他们相互间争啊斗啊,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三个祭司分别管理三牲。”

    “三牲?”

    “我们飒秣建国的主业就是三牲,”提到这个,奥多拉兴致勃勃地说,“国王还有个古怪的爱好,就是喜欢看那些牲畜互斗,有时还在宫门前的广场上举办斗兽会,看哪个牧场的畜生最厉害,国王就会赏赐他们很多的金币。大祭司达什特专管骆驼,二祭司库赫管马,三祭司库尔管牛,飒秣建国所有的牧场主都听他们的。”

    “难怪他们叫这样的名字呢,”玄奘道,“估计不是本名吧?”

    “我想也不是,”奥多拉说,“不过,我们这里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本名叫什么。”

    日头逐渐偏西,天却越发地闷热了。骑兵们和商队成员也都聚集到院子里,在众人的摧促下,道信终于将泡在井里的西瓜一个个地提了上来,瓜皮被水一浸,更加鲜艳喜人,碧绿的花纹看上去生动极了!让人怎么也看不够。

    玄奘心中暗暗纳罕,这细细的藤,碎碎的叶,怎么就能结出如此饱满,如此壮硕的西瓜来?

    随着几声清脆的“咔嚓”声,西瓜被切成了一片一片,分到每个人的手里。道通靠在师父身上,轻轻咬了一口,瓜瓤未到嘴里就立刻化作了一团红雾,那份甘甜与清凉令他精神一振,伤势也似乎好了许多。

    “二师兄说得没错,”他说,“这瓜吃起来,果真让人欲仙欲死。”

    “那还用说?”道信得意起来:“我跟你说啊小师弟,要找好东西,还得靠我们这些商人。只可惜这些瓜不能放,要不然我就买些带到女儿国,保管卖个好价钱!”

    “师父,”道诚笑着对玄奘道,“你看道信现在钻钱眼儿里去了,越来越像那个赛里兹了。”

    “喂!说什么呢?”道信不高兴了,“我可是正经做生意的,你怎么把我跟那个奸商相提并论?”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玄奘对道信说:“其实飒秣建国的工巧技术堪称绝妙,你可以买些小玩艺儿带回去。”

    “果然还是师父有眼光,”道信赞道,“弟子也觉得那些东西很有趣,朵耶这几天一直吵着要买呢。”

    众人再次大笑,朵耶娇憨地推了他一下,又说要吃甜瓜。于是道信亲自操刀,又一声清脆的“咔嚓”声,甜瓜也被切成了两瓣儿,绿茸茸的宝石般质感的瓜肉拥抱着黄澄澄的瓜子,在阳光下显得一片灿烂。而那醉人的瓜香,更是飘得满院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