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东魏新政最新章节!
西出晋阳二十里,官道边,古亭内。
高欢就坐在那,思绪却不知飞到了哪。
灵州之战的结果早就有人快马奔报,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心情也随之埋上了一丝阴霾。
阿至罗人已经照他吩咐绕小路出现在西魏军后方,也正如他所料,由于粮道遭受袭扰,西魏军的统帅不得不饮恨罢兵。
军事上的调度,可以预料,但人心,实在难以琢磨。
高欢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在撤退时选择水淹灵州。
只可能是领军统帅早在围城前期就下令挖渠筑坝,才有可能积累这么大的水量。
据说这支西军是由宇文泰麾下李虎、李弼、赵贵三员大将统率,也不知道是他们自己下的决定,还是宇文泰临行前的交待。
终究是小视了天下英雄。
高欢感受到了一种挫败感,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周详,实施顺利,但最终结果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否算是成功。
夏州依旧在自己手中,曹埿、刘丰也带了五千户遗民来投,按信使的说法,今日就能入晋阳,高欢为了表示重视,特意清晨就出城相迎。
但这不是高欢对战事发展的预想,在他的预想中首先夺取夏州,然后曹埿踞灵州依附,最终灵、夏两州互为犄角,成为一把挺在宇文泰腰间的利刃。
然而如今灵州城防被毁,曹埿只能携遗户弃城遁逃,只剩了夏州孤立在关西纵深。
夏州太远了。
“启禀高王,有哨骑来报,曹埿、刘丰一行人已经到了五里之外。”李宗希步入长亭通禀道。
“知道了。”
高欢回过神来,起身步出古亭,将心中的遗憾全都抛在身后:他与宇文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没必要为了一次谋划不成而长吁短叹。
背向朝阳,高欢望着曹埿等人来的方向,也是在注视着远方的长安。
长安的宇文泰同样心中烦闷,这一场战事,对于高欢来说只是未尽全功,对于他来说宛如胸口剜肉。
比不得高欢八十州的家底,宇文泰控制下的元魏朝廷哪怕名义上也只掌控了三十三州。
夏州被夺,灵州已毁,如何不让他心疼。
宇文泰从来都是一个明睿果决之人,预见到高欢控制灵州的后果,宇文泰在李虎等人出兵之前仔细叮嘱三名亲信大将:一面攻城,一面筑坝,一旦高欢来援,破城无望,则掘堤灌城。
人心浮动的关西,因为一场大水,也暂时安稳下来,但无论如何,这一战终究是他败了。
宇文泰看着朝阳,也望着晋阳,胜负不过常事,他宇文泰可没有认输。
同一时空,千里之遥,他们眼中只有彼此。
天平三年(536年)三月底,曹埿、刘丰领五千遗户归降东魏,大丞相高欢亲率骑士出晋阳城二十里相迎,恢复曹埿灵州刺史官职,赏赐田宅以及奴婢若干,允曹埿之请荣养于晋阳。
或许是那场水浇灭了曹埿的野心。
同时,任曹埿之婿刘丰为平西将军、南汾州刺史,领余部出镇南汾州。
李希宗是顶着月色回的家,今儿的事情实在太多,大丞相府忙着安置五千遗户,而中外府也同样闲不下来。
“阿翁,你怎么才回来。”
李希宗听声音就知道是自己的二女儿李祖娥。
李祖娥如今才十岁的年纪,生得肌骨莹润,娇艳如花,尤其是一双眸子,澄澈明净。
李希宗抚着李祖娥的脑袋,眼神中满是宠溺。
他有三子两女,长女李祖猗嫁给乐安王元昂,如今远居邺城,三子都在府中,但最疼爱的还是这个幼女。
......
邺城,渤海王府
高澄为了弟弟们的学业,专门在府里安排了个空院子做学堂。
但平日里他很少往学堂去,一来是放心杨愔的才学,二来嘛...不说也罢。
不过近段时间高衙内往学堂走得勤了,尤其是高欢奏请朝邺的文书发来邺城以后。
高澄去了几次学堂后,私底下把杨愔找了过来,向他表达对于课业内容的不满,应该多教授些诸如君子九思,君子四不为等等做人的学问。
府里人都称赞世子贤德:忙于政务之余还如此关心弟弟们的学业。
到如今,整个邺城的人都听说了高衙内友爱兄弟的好风评。
高澄没指望靠着这些大道理能改变他的好弟弟,至少能让另外两个懂些事吧。
高欢将要入邺。
算算时间,应该也就是这段日子了。
这次夺下夏州,回朝叙功,有许多人已经按捺不住。
比如司马子如等人,已经在到处串联,打算奏请天子给高欢加九锡,当司马子如找到高澄时,高澄自然是一口答应。
不管高欢接不接受,做为高老爹的乖儿子,他都应该在种事情上掺一腿。
当然,高衙内这段时间也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至少棚户区已经不见了。
得益于高澄初入邺城指示高隆之暂停宫殿与城墙营建,集中人力修建南城平民区各里坊,如今迁民们都已经按籍入住。
两餐一个窝,住的问题先给解决,可两餐就让高澄为难了。
入邺时奏请的四十日食粮早已经用完,之前给迁民们分配的田地,也要入秋才有收获,更何况高澄知道入了秋还要遇上一场旱灾。
一方面要解决四十万人的生计,另一方面又要筹集粮食应对旱灾,可把高衙内给愁得连着好几日都没胃口,还好年纪小,不至于掉头发。
高澄倒想以工代赈,比如发动迁民,挖沟渠,既解决就业问题,也能抗旱,一举两得。
但遭灾的是并、肆、汾、建、晋、泰、陕、东雍、南汾这九州,不是邺城附近,他总不能分给迁民粮食然后把他们赶去外地吧。
没办法,高澄只能上表奏请继续提供迁民口粮,至少在他想到解决办法之前,都得白养着四十万张嘴。
至于九州旱灾,高澄暂时在酝酿了三条措施,第一自然是命令地方政府开沟渠;第二则是以朝廷的名义在民间收购,但估计数量不会太多;第三则是征调河南、河北各地仓库存粮,入秋前运往九州。
但这些措施除了第二条已经在京畿地区开展,其余两条还只是筹划阶段,因为他根本管不到各州官府。
高澄如今与其说是辅政,不如说是监视朝廷。
高欢给了他一些权力,但仅限于京畿地区。
所以他希望高欢尽快入朝,能够确定他在政事上的权力。
至少这个阶段的高澄,无比期盼着晋阳与邺城,军、政二元制格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