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东魏新政最新章节!
一场声势浩大的西征就这么草草收场,宇文泰虽然全歼窦泰的一万大军,所缴获的粮草应对关中旱情依旧只是杯水车薪。
确认窦泰自杀的消息后,得到高欢的授意,天子下诏追赠窦泰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定州刺史,谥号武贞。
窦泰死后,高欢并没有将京畿大都督一职还与高澄,而是裁撤高岳所任六州大都督,六州军政交由京畿大都督府管辖,任高岳为京畿大都督,主导京畿军团的重建。
所谓六州指的是恒、云、燕、朔、显、蔚六州,高欢掌权后,将六镇遗民分别安置在这六州之中,这是构成高欢军事力量的主体部分。
高澄对于这一安排早有心理准备,高欢不可能将京畿兵团交给自己组建,并非不信任他的能力,当手中的权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哪怕是父子之间同样会存在猜疑。
京畿军团在正月十七覆灭于牧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司州六郡,一万将士,逃回来的也才上百人,其余人或死或降。
对此,高澄早已经计划好抚恤标准:每户给予十匹帛。
高昂所部毕竟建制齐全,伤亡倒是容易统计,可京畿军团就只能根据战后收集回来的木制名牌发放抚恤。
根据《麟趾格》的规定临阵投敌为降罪,是重罪十条之一,但不可能用东魏的刑法,惩处西魏手中的俘虏。
被俘虏将士们的家眷失去了家中劳力,是否也应该发放抚恤,这一问题高澄纠结许久,最终还是作罢。
当高澄妥善处理好抚恤以及善后事宜,南下的使团早已经回了邺城,各有封赏,他也开始着手推动教育事业,先前一直搁置,也是因为财政拮据。
天平四年二月十四,高澄奏请天子,下诏于邺城置兴文馆,召集全国饱学之士,共商如何振兴儒学。
一时间,包括高澄蒙师杜洵在内,东魏名儒们纷纷入住兴文馆,就连高澄为弟弟们请的老师卢景裕也告了假,搬进兴文馆中足不出户。
天平四年三月初四,尚书令府堂内,高澄坐在长榻上,手里捧着兴文馆大儒们呈上来的兴学条例。
高澄随意翻了翻,发现尽是些诸如尊圣、治经、办学之类的老生常谈,大为不满,好在他也没指望这些人给出多么好的建议,随手将这份条例抛在书案上,便不再理睬它。
“李顺,你去将邢邵、崔昂、杨愔、赵彦深唤来。”
之所以没有招慕容绍宗、王士良、崔季舒三人是因为他们依旧在京畿大都督府任职,也许是知道自己这个京畿大都督干不长,高岳依旧把大都督府主要事务交给高澄所任幕僚,自己只负责重组京畿军团。
值得一提的是,出使南梁回来的赵彦深已经被高澄提拔为左民曹侍中,兼掌度牒司,这么一个紧要位置,高澄自然要交给自己亲信之人。
四人齐至,高澄才询问他们对推行文教的看法。
“启禀世子,下吏以为欲兴文教,首在设学堂,应该尽快奏请天子下令州县立学。”
邢邵最近算得上春风得意,他如今不止任高澄幕府主薄,更兼任太常卿,位列正三品,主管祭祀与礼仪的同时还兼管文教。
高澄要推动文教改革,必须把这个职位握在手中,否则无从入手。
“除此之外,可还有方略?”
开办学校这一条在兴文馆大儒们呈来的兴文条例中就有,高澄本就打算这么做。
“启禀世子,下吏以为可以授命各郡中正全权管理当地文教,将文教列入中正考评之中。”吏部侍中杨愔从官制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人才的官职。
高澄闻言颌首,推行文教为的就是积蓄人才,将其授权给中正确实比政务繁忙的郡县长官要靠谱。
“杨郎中此言甚善。”
高澄肯定了杨愔的建议,却又开始顾虑中正的能力,无论选拔一郡人才的中正,还是统辖一州的大中正,选授较滥,南朝多由地方豪族世代相袭,北朝也多是些恩幸、阉宦之辈。
也许是时候裁撤一批中正队伍里的庸碌之人,等往后时机成熟,废除中正制时也大可直接将中正转为提学官。
“启禀世子,下吏以为可为地方学堂分拨公田,以作学田,若如此,也无需国库年年供给,甚至每年可按租调制收取租赋。”
左民侍中赵彦深自从掌管度牒司之后整日跟田亩打交道,此时提出的建议也离不开田地。
高澄眼前一亮:“彦深此举正合我心意。”
高澄还替赵彦深补充道:“公田就由学堂学子耕作。”
“世子,这等行事是否有辱斯文?”邢邵小心道。
“勤农事如何算有辱斯文,古代贤君为了鼓励农耕,都曾亲自下田,难不成读书人就分外贵重?”高澄反问道。
“可是...”
高澄打断道:“让他们知道农事艰苦,有了这番经历,往后为官总应该体恤一方百姓罢。”
邢邵这才闭嘴不言。
确定了由谁管理各地学校,以及学校的经济来源,接下来则是教学内容。
高澄手下这些幕僚要么支持以儒家经典为主,要么则认为应该偏重诗赋文章,但高澄另有看法。
“我等大兴教育,所求不过是数年后能得到称职的官吏,造福一方,我且问你们,四书五经能否养活你辖内百姓?诗赋文章又能否助你管理一地子民?”
众僚对高澄这番话纷纷感到诧异,尤其是邢邵反应最激烈。
高澄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宽慰道:“我并不是要弃儒家经典于不顾,不学经典,习圣人之言,如何明辨是非,品行卑劣之人任郡县长官,纵使有才学,为祸远甚庸碌之人。”
“我打算将学子课业分为经义、治事两科,经义科为主修,教授儒家典籍,学子除了经义科以外,必须选择一项治事科修习,治事科则分别教授农事、水利、算数等等经世致用的学问。”
这也是高澄未来对科举的构想,所有学子必须同时参考经义、治事两科,治事科可以任选其中一项学问,任官根据所选治事科内容不同而分别授官,绝对不能出现擅天文的当农官,擅农事的去治水这种糊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