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千古琴仙

皖山居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星王争霸之御魂琴最新章节!

    大战结束后,天地终归平静。

    玉帝领着众神送别三清后,便带领群神收拾残局,重建凌霄宝殿、恢复蓝星秩序。

    数百年后,凌霄宝殿重新屹立于九天之上,万物生灵恢复勃勃生机,天地一片大好气象。

    但只要是经历了那场大战之神祇,皆深知这不过是真正的大劫来临前短暂的平静而已,万物生灵将会承受比之前更恐怖的灾难与挑战。

    他们期待着那一刻的来临,既然迟早都要去面对,迟来不如早来,也好让蓝星早点劫后重生。

    同时他们内心亦充满了无比之恐惧。

    之前魔皇之祸乱不过是个前兆,且那般棘手和惨烈,待真正的生死大劫到来之际,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届时只怕连三清和鸿钧也难以做到心如止水而平静以对。想到此,凌霄辖下之诸神又岂有无恐惧之理?

    此刻,玉虚宫元始天尊道场三清汇聚。

    待打坐、吐纳完毕,太上老君平静而谓曰:“二位师兄,可知前世之物?”

    “开天斧!”元始天尊对曰。

    “只是已被师尊只手抛去,不知下落!”灵宝天尊复道。

    “可卜之?”老君继曰。

    “无可卜也!”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同时摇首以叹道。

    随即,元始天尊续道:

    “师尊二九真言,其中含有神斧出而大劫破矣之意!看来只有找到此斧方可渡此劫难,可这天地茫茫,师尊又以法力覆盖,我等无以卜之,何处寻得?”言罢,些许无奈。

    “师尊此举,必有深意,吾等需谨遵教诲,取法自然,不可妄为!”

    老君道罢,余皆深以为然,不再多议。

    三清天尊虽不完全明白鸿钧之思,但深明大道之理,绝不强为,更深知鸿钧老祖之高深道法,不论何举,必有深意。

    当年鸿钧老祖见混沌初开的天地之间存有诸多隐浊之气,严重妨碍万物之生长,于是便将盘古大帝遗留之巨斧化作一把三尺瑶琴,随即于石台之上轻弄琴弦并以真气灌输琴音,待一曲缥缈过后,浊气尽荡,天明气朗,水绿山青,天地一派和谐气象,从此蓝星以绝对纯洁之灵气滋润万物,万物之灵倚此而加速孕育生命且蓬勃发展。

    在天地浊气被荡尽的那一刻,鸿钧老祖只手一挥,那巨斧所化之瑶琴顿时腾空而去,随风飘荡,不知落于何方。

    鸿钧老祖当初已算出破劫之法在于巨斧,更深知此斧需在凡尘历练一番后方可应对大劫而破之,同时为了不让巨斧在凡尘历练、历劫中受到干扰与妨碍,于是便在抛琴之同时以“真道之气”灌输瑶琴,从而使大能之士无法占卜、推算其之所处,即便是三清也无从得之其下落,如此巨斧方可心无挂碍历劫重生而破劫数。

    鸿钧老祖可谓之用心良苦,而一些修为低弱之仙却永远也不会明白其中之奥义玄机。

    十七万万年转眼即逝,蓝星的成长及繁荣不负先圣盘古之遗愿,然而即将面临的劫难更是前所未有,这让无数仙门弟子夙夜忧叹,因为一但处理不好,那么这颗蓝色星球将会彻底沉沦,所有先圣之努力及十数万万年来所累积的一切美好都将毁于一旦且不再重演。虽说要“顺势而为”,可这个“势”又是什么?又有谁人能够去创造这个“势”让所有人去“顺”?“形势”也有好坏之分,倘若届时“形势”不好,难道也要去“顺”吗?若如此,岂不成了推波助澜?是以劫数来临之前,一些道法相对微弱的仙家们皆对这种“无为”之思想产生了深深的疑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修道”究竟是对还是错?

    鸿钧之“无为”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道之轨迹而行之,即于自然之中不知不觉引导时势之趋向,当形势已达到顺其所向而不可逆转之时再以猛烈之势而摧之,其势如九天之迅雷,无可抵挡,其之效则胜似“强为”千万倍。

    于这蓝星之中也惟有与鸿钧道法相当或更高之特级大能如虚元神君、陆压道君、女娲等少数深明其之心,于此时依旧平静而自然,以观时动而为大劫之到来做足应对之准备。

    鸿钧老祖最后的那二九真言中“神斧出,劫数去”,正是破劫之直接因素,是以话题仍绕不开“开天斧”。

    十七万万年下来,那神斧所化之瑶琴究竟身在何方?又于谁人之手?又经历了些什么?这恐怕要从一位被世人所称赞的千古琴仙“俞伯牙”开始说起。

    此时神州大地已是春秋时代。

    周天子久已大权旁落,诸侯纷纷各行其政,各下其令,视天子如无物。天子被架空,政令不敢行,是以数百年间旌旗狂飞,战乱无止,哀鸿遍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俞伯牙,楚国郢都人,时任晋国上大夫,精通音律,自幼善鼓琴。为人心性率直、明理通达、诚实守信、讲情讲义,翩翩君子也。为官则恪尽职责、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时晋国百姓皆敬之。

    虽身为楚人晋臣,俞伯牙却心念周天子。常忧国忧民,不忍目睹大周文、武二王所创之基业与和谐毁于一帮乱臣贼子之手,是以常于晋公前规劝其放下图霸之念、恪守君臣之礼,复礼乐、轻徭税、兴文治以为诸侯之表率。

    在那诸侯争霸之年代,俞伯牙这种守“君臣纲常”之说,自然太不合时宜,使人闻之嗤之以鼻,是以其君常以鄙之,其同僚常以夷之,若非顾其声名,君早杀之。

    一时间,晋国朝堂皆厌恶,君臣巴不得其日日旷朝。

    伯牙见之,意冷心灰,不再理会朝政。

    自那起,只一心钻研音律,以求进一步造诣于音乐。

    数年后成为一代鼓琴大师。

    一日,伯牙于岐山弹奏完毕,归晋途中,路过一村庄时正见一老农手持一块三尺烂木头,正准备拿来将其劈开当柴草。

    伯牙见之,大惊,遂急极而谓曰老农:

    “老人家,且慢动手!!!!”

    “嗯!!”老农诧异,不知所以。

    回头一看,只见一袭白衣缥缈、腰间佩剑、容貌俊奇且风华绝代的绝世不惑之年正如风而至,顿时惊作天人。

    “贵……贵人,有……有何贵……贵干?!”断续以言道。

    “老人家,可知此为何物!”伯牙温和而切曰。

    “这……一块陈年烂木,小人正……正要将……将它劈开当柴火,贵人……”深感疑惑。

    “既如此,可否将此物卖与晚辈?晚辈欲以金求之!”不等老农说完伯牙便急而慈和道。

    “这……”疑诧更胜之前。

    随即:“一块烂木头,不值几钱,贵人若要,直接拿走便是!”

    言罢,双手将木头递与伯牙。

    伯牙受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随即拿出一金锭郑重放于老农之手,而后恭敬道别之。

    老农既惊且呆,望着其离去之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以俞伯牙对鼓琴造诣之深,当见老农手持烂木头时,发现木头之外围竟有几许残破之黑丝缠绕其间,状若琴弦,再根据平时所学及所经历之常识,快速窥得此物原貌,是以受之如获至宝。

    “我果然没看错,这哪里是烂木头啊,此乃上古‘黑轻玉’所造之瑶琴也!”

    “上古‘黑轻玉’其状甚黑,其体甚轻,再加上年代久远,其表层又历经无数风霜雪雨之侵蚀,是以显得如此残破不堪,状若陈年烂木,这引得老人家误认,不足为怪也!”

    伯牙于回晋途中一路欣赏,一路赞美,一路惊叹,一路兴奋,爱不释手之深深。

    归晋之后,伯牙对古琴在保持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加工、打磨,不多时一把崭新的三尺瑶琴问于世间。

    虽为黑玉体,但洁光闪烁,如金波荡漾,动人心魄,其之美妙犹胜白玉装饰之琴千万万,真正美玉琴也!

    伯牙得此古瑶后,更二十年不入朝堂,只醉心音律,创作曲谱,向往脱俗人生。

    二十年,琴艺超然,时无人可及。

    常心琴合一于水秀山青之中、高处入云之间及千年洞府之内弹出之音。

    一曲缥缈,荡气回肠,引得百花争放、百鸟滴泪,令人心神向往。

    时世人美曰其:“琴仙”!